[发明专利]一种用紧穗野生稻幼胚繁育再生植株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25521.8 | 申请日: | 2018-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380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王玲仙;付坚;陈玲;程在全;柯学;张敦宇;陈越;钟巧芳;曾民;殷富有;余腾琼;王波;肖素勤;雷涌涛;蒋聪;赵才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杨宏珍 |
地址: | 650223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紧穗野生稻幼胚繁育再生植株的方法,属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外植体的选择,外植体灭菌,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增殖培养,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分化苗的生根培养、炼苗、移栽步骤。本发明运用不同植物激素组合和培养条件的组合,成功诱导出紧穗野生稻愈伤组织,再将愈伤组织转移到增殖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培养,提高愈伤质量和数量。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能够高效地获得紧穗野生稻再生植株,繁殖速度快、周期短,解决了紧穗野生稻资源不足的问题,为保护濒危的野生稻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
搜索关键词: | 野生稻 愈伤组织 再生植株 增殖培养 幼胚 诱导 繁育 组织培养技术 外植体灭菌 增殖培养基 分化培养 培养条件 生根培养 植物激素 资源不足 分化苗 属植物 外植体 炼苗 愈伤 移栽 繁殖 成功 | ||
【主权项】:
1.一种用紧穗野生稻幼胚繁育再生植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a.外植体无菌处理:将未成熟幼胚用体积百分比为75%的酒精表面灭菌30秒,再用体积百分比为10%的次氯酸钠,进行灭菌处理15分钟,期间不断摇匀,倒掉次氯酸钠,用无菌水洗6遍,将清洗好的幼胚取出用无菌吸水纸吸干;b.愈伤诱导培养:将清洗好的幼胚转接到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置于人工气候箱28℃暗培养30天,长出透明粘性细胞团,继续培养10‑15天,透明粘性细胞团长至0.2cm时进行愈伤继代培养;愈伤诱导培养基为:N6基本培养基+2,4‑D 5.0mg/L+植物凝胶2.8g/L+蔗糖30%,PH6.0;c.愈伤组织继代:将带有粘液的愈伤组织从种子上分离下来,接入愈伤继代培养基中,置于人工气候箱中28℃暗培养,每20天继代一次,继代2‑3次后透明粘性细胞团变成白色愈伤组织,并长至0.2‑0.5cm时进行增值培养;愈伤继代培养基为:N6基本培养基+2,4‑D 3.0‑4.0mg/L+植物凝胶2.8g/L+蔗糖30%,PH6.0;d.愈伤增殖培养:将白色愈伤组织接入装有继代培养基的100ml三角瓶中,每瓶20个愈伤组织,置于人工气候箱中28℃暗培养,每7天更换一次培养基,15‑20天愈伤组织长至直径为1.0‑2.0cm的淡黄色、膨松颗粒状愈伤后进行分化培养;e.分化培养:将膨松颗粒状的愈伤组织接入装有预分化培养基的100ml三角瓶中,每瓶10‑15个,置于温度为28℃,培养箱中暗培养1天,移至温度为28℃,光照为4000lx的培养箱中继续培养10天,愈伤组织出现绿色点,将愈伤组织转入分化培养基中于温度为28℃,光照为4000lx的培养箱中继续培养20‑25天,愈伤分化出小苗,待小苗长至2‑4cm长时,转入生根培养基进行生根;预分化培养基为:N6基本培养基+6‑BA 6mg/L+NAA 0.5mg/L+KT 2mg/L+ZT 2mg/L+植物凝胶2.8g/L+蔗糖30%,PH6.0;分化培养基:N6基本培养基+6‑BA 4mg/L+NAA 0.3mg/L+KT 2mg/L+ZT 2mg/L+植物凝胶2.8g/L+蔗糖30%,PH6.0;f.生根培养:将小苗接入装有生根培养基的直径5cm、长20cm的试管中,没根试管2‑3株,置于28℃,2000lx的光照培养箱中进行生根培养,每10天更换一次培养基,20‑30天后,根长至5‑8cm,苗长至10‑12cm后进行炼苗;生根培养基为:N6基本培养基+NAA 0.3g/L+活性炭0.3%+植物凝胶2.8g/L+蔗糖15%,PH6.0;h.炼苗:将苗从试管中取出,用28℃自来水将苗根部的培养基冲洗干净,放入直径5cm、长20cm的试管中,加水淹没根部,管口敞开,置于28℃,2000lx的光照培养箱中,5天后,将苗从光照培养箱中移出,栽到购于市场的营养基质中,置于温室进行常规培养,直至叶片展开、新根长出,移入大的花盆中,常规培养直至种子成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未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125521.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杂交构树的无性繁殖育苗方法
- 下一篇:一种辣椒的组织培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