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促进神经再生修复脊髓损伤的纳米层状双氢氧化物-多因子综合体系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26426.X | 申请日: | 2018-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3915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程黎明;汪世龙;朱融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同济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L27/02 | 分类号: | A61L27/02;A61L27/54 |
代理公司: |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2 | 代理人: | 周春洪 |
地址: | 20006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神经再生修复脊髓损伤的纳米层状双氢氧化物‑多因子综合体系,制备方法:1)合成纳米层状双氢氧化物;2)采用离子交换法,在4度条件下,将10mg CL1和200~2000ng的生物因子低速摇床共孵育2小时,离心后取沉淀,既得;所述生物因子为NT3、VEGF或bFGF。实验显示,该材料‑因子体系对横断吸除脊髓损伤模型小鼠的行为学具有显著的恢复作用,对模型小鼠的电生理行为具有显著恢复作用,并随着时间推移,电生理信号增强,说明可以重建损伤区域的神经环路。本发明首次将纳米层状双氢氧化物作为损伤填充材料,应用于脊髓损伤的修复。其在神经损伤修复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层状双氢氧化物 脊髓损伤 神经再生 生物因子 综合体系 修复 层状双氢氧化物 脊髓损伤模型 神经损伤修复 电生理信号 离子交换法 合成纳米 模型小鼠 神经环路 时间推移 损伤区域 填充材料 电生理 共孵育 行为学 横断 吸除 小鼠 摇床 制备 应用 沉淀 恢复 损伤 重建 | ||
【主权项】:
1.纳米层状双氢氧化物‑因子体系生物材料在制备促进神经再生、修复脊髓损伤的材料中的应用,所述纳米层状双氢氧化物‑因子体系制备方法如下:1)纳米层状双氢氧化物CL1的合成:以A(C)2·6H2O、B(C)3·9H2O和NaOH为原料以水为溶液合成CL1纳米微粒悬浮液,并通过旋转离心形成软性凝胶;所述A为二价离子,为Mg、Ca或Cu;所述B为三价离子,为Al、Fe或Cr;所述C为阴离子酸根,为NO3或CO3;2)材料‑因子的合成:采用离子交换法,在4度条件下,将10mg CL1和200~2000ng的生物因子低速摇床共孵育2小时,离心后取沉淀,既得;所述生物因子为NT3、VEGF或bFGF。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同济医院,未经上海市同济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126426.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