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岩裂隙地下水系统流网探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29221.7 | 申请日: | 2018-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434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邢立亭;迟光耀;李常锁;邢学睿;赵振华;康凤新;李江柏;侯新宇;冯全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E21B25/00;E21B47/04;E21B33/12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洪平 |
地址: | 25002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岩裂隙地下水系统流网探究方法,该方法基于基岩地区水文地质勘探的基础上,在钻井的同时,测定每一个钻探孔的逐一回次进尺之后的测压水头,取得勘探孔内不同深度的测压水头值观测数据,进而绘制地下水流网,分析计算不同深度的地下水径流强度。本方法以钻孔内不同深度的实测水头值为依据,不需要对地质条件进行人为的概化,不存在计算误差,完全消除以往数值计算或室内实验的误差,精度可靠,取得的成果符合野外实际,具有科学性。另外本方法可借助已开展的地质钻孔、或水文地质、或工程地质钻探工作开展水位观测,无需投入专项地下水流网勘察,节约了时间、提高效率,具有较高技术经济性。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岩 裂隙 地下水 系统 流网 探究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岩裂隙地下水系统流网探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根据需要选取一钻探点进行钻探,且每一回次进尺大于0.5米小于2米;第二步:记录第一回次钻进进尺长度L1,并投入卡条取岩心;第三步:测量第二步中取出的岩芯的长度M1,并计算岩心采取率M1/L1,若采取率低于70%,则再次下入钻具捞出残留的岩心;第四步:观察第二步和/或第三步所取得的岩心的层面裂隙、构造裂隙发育情况,记录裂隙发育段深度H11‑H12;第五步:测量岩心完整段长度,5.1当岩心完整段长度大于0.5米时,记录岩心完整段的深度J11‑J12,准备第二回次钻进;5.2当岩心完整段长度小于0.5米时,准备第二回次钻进;第六步:记录第二回次钻进进尺长度L2,并投入卡条取岩心;第七步:测量第六步中取出的岩芯的长度M2,并计算岩心采取率M2/L2,若采取率低于70%,则再次下入钻具捞出残留的岩心;第八步:观察第六步和/或第七步所取得的岩心的层面裂隙、构造裂隙发育情况,记录裂隙发育段深度H21‑H22;第九步:测量岩心完整段长度,9.1当岩心完整段长度大于0.5米时,9.1.1记录岩心完整段深度J21‑J22,9.1.2将止水器固定于钻杆的下端,并将止水器的充水胶囊通过高压软管与试压泵相连,然后通过钻机将止水器放置于钻孔中,并使止水器的充水胶囊位于第二回次钻进中J21‑J22的中间部位;9.1.3试压泵对充水胶囊进行充水加压;9.1.4加压达到指定压力后,每隔5min测定钻杆内的水头值和钻杆外的混合水位值,直至管内的水头值稳定,记录此时管内的水头值Y2和管外的混合水位值Z2;9.1.5卸压,取出止水器,准备第三回次钻进;9.2当岩心完整段长度小于0.5米时,准备第三回次钻进;第十步,重复进行第六步到第九步的操作,逐一测定每一回次的岩心采取率Mi/Li、裂隙发育段深度Hi1‑Hi2、岩心完整段深度Ji1‑Ji2、管内水头值Yi和管外混合水位值Zi,直至钻探结束;取得的数据有:不同深度下,管内的水头值Y1、Y2、Y3、…、Yi、…、Yn;不同深度下,管外的混合水位值Z2、Z3、…、Zi、…、Zn;第十一步,根据测定的不同深度的管内水头值Yi和管外混合水位值Zi绘制不同深度的水头值曲线,并判断不同深度地下水的承压特性,类型;第十二步,沿着平面地下水流向依次选取至少一个钻探点,并依次在选取的钻探点上重复进行第一步到第十一步的操作;第十三步,结合地下水补给、径流方向、岩石及含水层空间分布和所测得的各个钻探点的不同深度的水头值Yi绘制地下水系统流网图;第十四步,根据地下水系统流网图,计算不同深度的水力梯度和水动力条件;第十五步:根据不同钻探点上不同深度岩心层面裂隙、构造裂隙的发育情况确定不同钻探点的隔水层的分布位置,进而判定不同钻探点的不同深度之间的水力联系;第十六步,在各个钻探点的钻孔中下入水质监测仪,按照回次进尺2米的间隔测定孔内的PH、电导率和温度至孔底,并与每一回次的测压水头值Yi比对,确认并验证地下水系统流网图绘制的合理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学,未经济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129221.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