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核磁共振技术表征非均质润湿孔隙介质润湿性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41877.0 | 申请日: | 2018-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898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肖立志;王杰;崔宇诗;廖广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G01N13/00 | 分类号: | G01N13/00;G01N24/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刘淼;严政 |
地址: | 10224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非均质润湿孔隙介质润湿性表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核磁共振技术表征非均质润湿孔隙介质润湿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孔隙介质用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饱和;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量其D‑T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核磁共振 技术 表征 非均质 润湿 孔隙 介质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用核磁共振技术表征非均质润湿孔隙介质润湿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1)将非均质润湿孔隙介质同时饱和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其中,第一流体接触所述非均质润湿孔隙介质中润湿斑点形成的润湿角定义为θ1;第二流体接触所述非均质润湿孔隙介质中润湿斑点形成的润湿角定义为θ2;(2)利用核磁共振技术IR‑CPMG脉冲序列测量所述非均质润湿孔隙介质的D‑T2分布及T1/T2比值;(3)分别根据所述非均质润湿孔隙介质的D‑T2分布计算得到第一流体接触润湿斑点产生的有效表面驰豫率和第二流体接触润湿斑点产生的有效表面驰豫率,从而计算得到润湿角为θ1的润湿斑点的比例f1;(4)将同种材质的非均质润湿孔隙介质样品改变其润湿性后经第三流体润湿后得到参照非均质润湿孔隙介质,并利用核磁共振技术IR‑CPMG脉冲序列测量该参照非均质润湿孔隙介质的T1/T2比值,而后将该参照非均质润湿孔隙介质磨成片状,测量该片状参照非均质润湿孔隙介质的润湿角,从而计算出T1/T2比值和润湿角间的线性关系;(5)根据步骤(4)所得的线性关系式,通过步骤(2)所得的T1/T2比值计算出润湿角θ1和润湿角θ2;(6)通过以下公式(1)计算出非均质润湿孔隙介质的视润湿角θA以用于表征非均质润湿孔隙介质润湿性:公式(1):cosθA=f1cosθ1+(1‑f1)cosθ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141877.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