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振动能量采集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47498.X | 申请日: | 2018-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657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赵自强;叶涛;俞慧;潘吉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顺德区中山大学研究院;广东顺德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N2/18 | 分类号: | H02N2/18;H02J7/3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左恒峰 |
地址: | 528399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振动能量采集电路,利用检测模块的两个电容取代传统电路中的电阻和二极管,同样可用来检测压电片的峰值电压,由于电容是储能元件,没有二极管的导通压降,同时也不会像电阻耗能,所以降低了电路中的消耗,有利于提升输出电压,同时可优化精简电路结构,采集时间会大大缩短,总体上可提升采集效率;另外,检测模块的两个电容可将等效寄生电容中的电荷先转移到电感中,再将电感中的电荷转移到储能电容中,这样除了直接对压电片中的电荷进行提取外,又增加了对等效寄生电容中电荷的提取,进一步提高了采集效率。 | ||
搜索关键词: | 电荷 电容 电感 振动能量采集 电路 二极管 检测模块 压电片 采集 电阻 等效寄生电容 储能电容 储能元件 传统电路 导通压降 电荷转移 电路结构 峰值电压 寄生电容 输出电压 耗能 可用 消耗 检测 优化 | ||
【主权项】:
1.一种新型振动能量采集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收集压电片的振动能量的能量采集器(1)、用于检测压电片的电压峰值的检测模块(2)、用于实现压电片中电荷的提取储存的储能模块(4)和用于管控压电片中电荷转移及电压峰值检测的双开关模块(3);所述能量采集器(1)包括电流源(Ip)、用于模拟压电片内部寄生电容的等效寄生电容(Cp)和用于模拟压电片内部电阻的等效漏电电阻(Rp),所述检测模块(2)包括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所述双开关模块(3)包括第一PNP型三极管(Q1)、第一NPN型三极管(Q2)、第二PNP型三极管(Q3)和第二NPN型三极管(Q4),所述的储能模块(4)包括肖特基二极管(D)、电感(L1)和储能电容(Cr);所述电流源(Ip)、等效寄生电容(Cp)和等效漏电电阻(Rp)并联设置于电结点(S)与参考地之间;所述第一电容(C1)与第二电容(C2)依次串联相接于电结点(S)与参考地之间,所述第一电容(C1)与第二电容(C2)的连接处分别连接到第一PNP型三极管(Q1)和第二NPN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所述第一PNP型三极管(Q1)和第二NPN型三极管(Q4)的基极、所述第一NPN型三极管(Q2)和第二PNP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均连接到电结点(S),所述第一PNP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到第一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第一NPN型三极管(Q2)和第二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均通过电感(L1)连接到参考地,所述第二PNP型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到第二NPN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所述肖特基二极管(D)的正极连接到电结点(S),负极连接到储能电容(Cr)的一端,所述储能电容(Cr)的另一端接到参考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顺德区中山大学研究院;广东顺德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中山大学,未经佛山市顺德区中山大学研究院;广东顺德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247498.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旋转压电马达
- 下一篇:一种多方向振动压电能量收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