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气动肌肉与气缸混联的仿人腰关节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59816.4 | 申请日: | 2018-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3560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姜飞龙;杨立娜;刘睿莹;戴婷;宋玉来;钱承;殷小亮;朱荷蕾;张海军;朱海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学院 |
主分类号: | G09B23/28 | 分类号: | G09B23/28 |
代理公司: | 33200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邱启旺<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314033 浙江省嘉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气动肌肉与气缸混联的仿人腰关节系统,以气动肌肉模拟人的肌肉和薄壁气缸一起驱动肋骨和椎骨的运动,具有完全模拟人的腰关节运动的功能。所述的仿人腰关节主要由骨盆、肋骨、椎骨、薄壁气缸、骨盆、以及气动肌肉等,模拟背阔肌、腹外斜肌、腹直肌、竖脊肌等作用的气动肌肉和薄壁气缸驱动肋骨和椎骨关节绕垂直轴、矢状轴、冠状轴的旋转和三个方向的直线运动。本发明专利以气动肌肉和薄壁气缸驱动,具有结构紧凑、自由度多、防爆性能好的特点,可用于医疗诊断、教学演示、展会展览等。 | ||
搜索关键词: | 气动肌肉 薄壁气缸 人腰 肋骨 关节系统 骨盆 驱动 混联 气缸 椎骨 防爆性能 腹外斜肌 教学演示 医疗诊断 展会展览 椎骨关节 背阔肌 垂直轴 冠状轴 腰关节 可用 矢状 关节 肌肉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气动肌肉与气缸混联的仿人腰关节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腰关节系统包括肋骨一(1)、前面椎骨一(2)、薄壁气缸一(3)、肋骨二(4)、前面椎骨二(5)、肋骨三(6)、薄壁气缸二(7)、前面椎骨三(8)、后面椎骨一(9)、肋骨四(10)、薄壁气缸三(11)、后面椎骨二(12)、肋骨五(13)、薄壁气缸四(14)、后面椎骨三(15)、肋骨六(16)、薄壁气缸五(17)、后面椎骨四(18)、薄壁气缸六(19)、后面椎骨五(20)、骨盆(21)、背阔肌一(22)、腹外斜肌一(23)、腹直肌一(24)、腹直肌二(25)、竖脊肌一(26)、背阔肌二(27)、腹外斜肌二(28)、竖脊肌二(29)、背阔肌三(30)、腹外斜肌三(31)、竖脊肌三(32)、腹直肌三(33)、竖脊肌四(34)、腹外斜肌四(35)、背阔肌四(36)、腹直肌四(37)、背阔肌五(38)、腹外斜肌五(39)、竖脊肌五(40)、腹直肌五(41)、腹直肌六(42)、竖脊肌六(43)、背阔肌六(44)、腹外斜肌六(45)、竖脊肌七(46)、竖脊肌八(47)、腹直肌七(48)、腹直肌八(49)、竖脊肌九(50)、竖脊肌十(51)、腹直肌九(52)、腹直肌十(53)、竖脊肌十一(54)、腹直肌十一(55)、竖脊肌十二(56)、腹直肌十二(57);/n肋骨一(1)的两端与肋骨四(10)的两端分别通过前面椎骨一(2)、后面椎骨一(9)固定连接,肋骨二(4)的两端与肋骨五(13)的两端分别通过前面椎骨二(5)、后面椎骨二(12)固定连接,肋骨三(6)、肋骨六(16)的两端分别通过前面椎骨三(8)、后面椎骨三(15)固定连接;/n后面椎骨一(9)的下端与薄壁气缸三(11)的上端可转动连接,薄壁气缸三(11)的下端与后面椎骨二(12)的上端固定连接,后面椎骨二(12)的下端与薄壁气缸四(14)的上端可转动连接,薄壁气缸四(14)的下端与后面椎骨三(15)的上端固定连接,后面椎骨三(15)的下端与薄壁气缸五(17)的上端可转动连接,薄壁气缸五(17)的下端与后面椎骨四(18)的上端固定连接,后面椎骨四(18)的下端与薄壁气缸六(19)的上端可转动连接,薄壁气缸六(19)的下端、后面椎骨五(20)、骨盆(21)依次固定连接;/n前面椎骨一(2)的下端与薄壁气缸一(3)的上端可转动连接,薄壁气缸一(3)的下端与前面椎骨二(5)的上端固定连接,前面椎骨二(5)的下端与薄壁气缸二(7)的上端可转动连接,薄壁气缸二(7)的下端与前面椎骨三(8)的上端固定连接;背阔肌一(22)、腹外斜肌一(23)、腹直肌一(24)、竖脊肌二(29)的两端均分别与肋骨三(6)、骨盆(21)可转动连接,腹直肌二(25)、竖脊肌一(26)、背阔肌二(27)、腹外斜肌二(28)的两端均分别与肋骨六(16)、骨盆(21)可转动连接;背阔肌三(30)、腹外斜肌三(31)、竖脊肌三(32)、腹直肌三(33)的两端均分别与肋骨二(4)、骨盆(21)可转动连接,竖脊肌四(34)、腹外斜肌四(35)、背阔肌四(36)、腹直肌四(37)的两端均分别与肋骨五(13)、骨盆(21)可转动连接;背阔肌五(38)、腹外斜肌五(39)、竖脊肌五(40)、腹直肌五(41)的两端均分别与肋骨一(1)、骨盆(21)可转动连接,腹直肌六(42)、竖脊肌六(43)、背阔肌六(44)、腹外斜肌六(45)的两端均分别与肋骨四(10)、骨盆(21)可转动连接;竖脊肌七(46)、竖脊肌八(47)、腹直肌七(48)、腹直肌八(49)的两端均分别与肋骨二(4)、肋骨三(6)可转动连接,竖脊肌九(50)、竖脊肌十(51)、腹直肌九(52)、腹直肌十(53)的两端均分别与肋骨五(13)、肋骨六(16)可转动连接;竖脊肌十一(54)、腹直肌十一(55)的两端均分别与肋骨一(1)、肋骨二(4)可转动连接,竖脊肌十二(56)、腹直肌十二(57)的两端均分别与肋骨四(10)、肋骨五(13)可转动连接;/n上述所有肌肉均为气动肌肉,且所有的气动肌肉的和骨头的连接位置均仿照人体结构布置;/n所述的可转动连接为铰接;/n所述的固定连接为螺纹连接;/n所述的肋骨由铝合金制成;/n所述的骨盆(21)由铝合金或钢通过3d打印制成。/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学院,未经嘉兴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259816.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腹部推拿手法训练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产前诊断穿刺训练的教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