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近距穿越地下管线的爆破振动监测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64451.4 | 申请日: | 2018-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896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管晓明;于云龙;王旭春;刘泉维;聂庆科;李华伟;王伟;牟犇;杜明庆;冯磊;张良;余志伟;苟康康;李伟;张若凡;赵晨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H17/00 | 分类号: | G01H17/00 |
代理公司: | 37104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世功 |
地址: | 26603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近距穿越地下管线的爆破振动监测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在距离管线一定距离找到一个与管线所在位置地层分布相同似的地层来安装传感器;获得传感器的间距以及传感器距离隧道的纵向距离等参数;在传感器设计安放位置进行钻孔,在钻孔内安放传感器;计算各传感器距离每次隧道爆破时爆源中心的距离;运用萨道夫斯基经验公式得出经验参数K、α;当隧道掌子面距离1号传感器纵向距离L | ||
搜索关键词: | 传感器 爆破振动监测 传感器距离 隧道掌子面 地下管线 回归分析 经验参数 隧道 钻孔 地层 穿越 传感器设计 传感器纵向 安放位置 监测数据 经验公式 隧道爆破 预测结果 纵向距离 爆源 道夫 斯基 监测 | ||
【主权项】:
1.一种隧道穿越地下管线的爆破振动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按照如下步骤进行:/nS1、针对隧道上方埋有管线的地形,根据工程勘察资料确定管线前100m范围内地层分布,在管线前50m到100m范围以内,确定3个与管线所在位置纵向土层分布基本相同的位置,在上述位置分别安放速度传感器,用于监测隧道爆破后形成的地震波传播至传感器处产生的振动速度,振动速度是规范中评价管线损伤的指标,因此通过监测管线处的振动速度来指导隧道爆破施工,避免管线发生损伤,所有速度传感器的底部与管线底部距离隧道正上方的垂直距离相等并均为h,1号传感器和2号传感器之间的设置间距为S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理工大学,未经青岛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264451.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