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云中取电器的高效收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68265.8 | 申请日: | 2018-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622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魏伯卿;宋亦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亦欣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N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408 浙江省嘉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云中取电器的高效收电装置,包括安装在飞行器外壳上的取电外壳及安装在取电外壳以内的正电荷电容器和负电荷电容器,取电外壳内有一个将取电外壳上的电荷传递给正电荷电容器或负电荷电容器的电荷聚集尖头,正电荷电容器和负电荷电容器上各有一个电荷收电尖与充电电池的正负极相连;其特征在于:取电外壳内的电荷聚集尖头为尖角形,电荷聚集尖头的尖角附近有一个X型换向器,X型换向器中间有一个转轴,X型换向器的作用是将取电外壳的正电荷传输给正电荷电容器,及将取电外壳的负电荷传输给负电荷电容器;正电荷电容器上和负电荷电容器上均安装有多个电荷收电尖,每个电荷收电尖都有电荷输电线与充电电池的充电电池相连接。 | ||
搜索关键词: | 取电 负电荷电容器 正电荷电容器 电荷 尖头 充电电池 电荷聚集 换向器 电装置 取电器 飞行器外壳 输电线 电荷传递 传输 负电荷 尖角形 正电荷 正负极 尖角 转轴 | ||
【主权项】:
1.云中取电器的高效收电装置,包括安装在飞行器外壳上的取电外壳(1)及安装在取电外壳(1)以内的正电荷电容器(3)和负电荷电容器(5),取电外壳(1)内有一个将取电外壳(1)上的电荷传递给正电荷电容器(3)或负电荷电容器(5)的电荷聚集尖头(17),正电荷电容器(3)和负电荷电容器(5)上各有一个电荷收电尖与充电电池(9)的正负极相连;其特征在于:飞行器的大部分或全部机身及机翼的外壳均为铝制的取电外壳(1),全部机身及机翼的外壳内有一层外壳内绝缘层(2),外壳内绝缘层(2)内有一层正电荷电容器(3),正电荷电容器(3)内有一层正负电荷绝缘层(4),正负电荷绝缘层(4)内有一层负电荷电容器(5),负电荷电容器(5)有一层负电荷内绝缘层(6),在负电荷内绝缘层(6)才安放其他设施,这样就使取电外壳(1)、正电荷电容器(3)和负电荷电容器(5)的面积及容量达到最大化;正电荷电容器(3)上安装有多个正电荷收电尖(8),每个正电荷收电尖(8)都有正电荷输电线(19)与充电电池(9)的充电电池正极(21)相连接,负电荷电容器(5)上安装有多个负电荷收电尖(10),每个负电荷收电尖9100都有负电荷输电线(18)与充电电池(9)的充电电池负极(20)相连接,从而使正电荷电容器(3)的正电荷通过正电荷收电尖(8)集聚并收集充入充电电池(9),使负电荷电容器(5)的负电荷通过负电荷收电尖(10)集聚并收集充入充电电池(9),充电电池(9)的正极(21)和负极(20)为圆柱形,且圆柱形的圆柱直径大于电荷输电线直径的(20)倍,使电荷收电尖集聚的电荷更容易传送充入到充电电池(9),通过取电外壳(1)上的多个电荷聚集尖头(17)将取电外壳(1)上的电荷最大限度地集聚到电荷聚集尖头(17)并传输到正电荷电容器(3)或负电荷电容器(5),然后通过正电荷电容器(3)上多个正电荷收电尖(8)将正电荷最大限度地集聚到正电荷收电尖(8),并通过正电荷输电线(19)将这些正电荷输送到正极(21)充入充电电池,或通过负电荷电容器(5)上多个负电荷收电尖(10)将正电荷最大限度地集聚到负电荷收电尖10,并通过负电荷输电线(18)将这些负电荷输送到负极(20)充入充电电池。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亦欣,未经宋亦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268265.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蓄电池供电优化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防水电池座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