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煤沉陷区INSAR影像快速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08328.8 | 申请日: | 2018-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012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于新洋;周晶晶;李新举;牛蓓蓓;闵祥宇;焦赫;丁冰岚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C5/00 | 分类号: | G01C5/00;G01S19/01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董芙蓉 |
地址: | 271018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煤沉陷区INSAR影像快速识别方法,属于煤矿区地面沉降监测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数据预处理;步骤2、连接图生成;步骤3、干涉处理;步骤4、轨道精炼和重去平;步骤5、SBAS形变估算;步骤6、SBAS形变估算精炼;步骤7、地理编码;步骤8、结果分析。该方法结合采煤沉陷区危害大、监测迫切性强的情况,根据Sentinel‑1卫星影像及SBAS的技术特点,运用SBAS‑INSAR技术监测研究区地表时间序列的形变动态演变。本发明基于SBAS‑INSAR技术可以快速准确的监测采煤沉陷地表的范围及垂直变化速率,适合推广应用。 | ||
搜索关键词: | 采煤 形变 快速识别 精炼 地表 估算 地面沉降监测 数据预处理 地理编码 技术监测 技术特点 结果分析 时间序列 卫星影像 煤矿区 图生成 监测 垂直 干涉 轨道 研究 | ||
【主权项】:
1.一种采煤沉陷区INSAR影像快速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数据预处理:遴选研究期间相同极化方式的16景影像数据,根据研究区矢量范围裁切影像得到案例研究区,获取研究区的多时相SLC数据;下载最新的覆盖研究区的SRTM‑3 Version4 DEM影像数据,以辅助研究区地形信息的生成;根据数据类型,设置流程处理的相关基础参数,其中Azimuth Looks参数设置为1,Range Looks设为4,Cartographic Grid Size设为20m,并将Range/Azimuth Window Size Fine参数设置为40,重采样方法为四次立体卷积法;步骤2、连接图生成:考虑到采煤沉陷区分布及影响范围的特殊性,将16景影像空间基线设为临界基线的0‑30%,时间基线设为0‑100d,采用德洛尼处理方法进行3D解缠,冗余度设置为高;本步骤同时生成相关工程文件auxiliary.xml,记录进行的每一步处理,以及数据索引,作为后面每一步骤的输入文件;步骤3、干涉处理:去平、滤波和相位解缠,其他影像数据与超级主影像进行配准,为轨道精炼和重去平以及为SBAS关键步骤反演做准备;步骤4、轨道精炼和重去平: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解缠及差分干涉后的结果,输入地表高程数据,在地形平坦、没有相位跃变和形变条纹的区域均匀选取典型的GCP控制点,采用三次轨道精炼多项式估算轨道精炼和相位偏移量,消除斜坡相位,并基于控制点对所有数据进行重去平;步骤5、SBAS形变估算:本步骤实质为估算研究区的形变速率和残余地形;输入步骤4生成的工程文件,选择线性处理模型并生成形变速率和残余地形相关文件;步骤6、SBAS形变估算精炼:去除大气干扰并计算研究时间序列上的位移;在步骤5得到的形变速率基础上,进行定制的大气滤波,低通滤波量级为1200m,高通滤波为365d,精炼方式为轨道精炼,以估算和去除大气相位,得到更加精确的研究区时间序列最终位移结果;步骤7、地理编码:以DEM数据为辅助,将步骤6生成的工程文件编码到GCS‑WGS‑84坐标系,输出结果为SI_vel_geo图像,其中高度精度误差控制在5mm/a,变化速率精度误差控制在8mm/a;步骤8、结果分析:分析取得的结果图像,图像内的像元值即为该区域的平均纵向位移速率,通过对图像进行密度分割彩色渲染,能发现地表沉降区域异质性情况;通过时间序列栅格分析工具,能定位到采煤塌陷明显的区域,绘制研究时段内该区域的形变图,通过野外实地验证,其精度能达毫米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农业大学,未经山东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308328.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地球椭球的井间定位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三防工程测绘水准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