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土壤有机污染物热脱附处理的碟式太阳能集热单桩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16247.2 | 申请日: | 2018-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560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冯世进;沈阳;付文鼎;李垚;张晓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B09C1/06 | 分类号: | B09C1/06;F24S30/20;F24S30/422 |
代理公司: | 31290 上海科律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叶凤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土壤有机污染物热脱附处理的碟式太阳能集热单桩。该装置由热脱附桩体、逸散桩体、逐日车轨道、逐日车、控制器、碟式反射镜等部件组成。每个热脱附桩装置配有两根逸散桩,可以按照六边形梅花状组合排列。当地太阳轨迹参数提前录入控制器,控制器控制逐日车沿圆弧形逐日轨道移动,同时控制伸缩杆,使得蝶式反射镜始终正对太阳。集热碟盘将阳光反射到集热器上,集热器受热后将热量传至热脱附桩体,从而加热土壤,土壤中低沸点有机物受热通过逸散桩逸出。本装置能够利用太阳能,通过热脱附的方法处理污染土中有机污染,能够组合排列、共同服役,是一种新型污染土处理装置。 | ||
搜索关键词: | 热脱附 逸散 桩体 土壤有机污染物 太阳能集热 组合排列 控制器 受热 集热器 单桩 碟式 污染土处理装置 低沸点有机物 碟式反射镜 控制器控制 六边形 轨道移动 加热土壤 太阳轨迹 岩土工程 阳光反射 有机污染 车轨道 反射镜 梅花状 伸缩杆 污染土 圆弧形 碟盘 蝶式 集热 逸出 正对 录入 太阳能 太阳 土壤 | ||
【主权项】:
1.一种土壤有机污染物热脱附处理的碟式太阳能集热单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支座、轨道及逸散系统、逐日车系统和集热系统;/n固定支座包括热脱附桩体(1)、桩帽护筒(2)、桩顶盖帽(3)、旋转支座(4)和旋转支座卡具(5);热脱附桩体(1)为空心构件,桩帽护筒(2)焊接于桩顶盖帽(3)下方;热脱附桩体(1)依次穿过桩帽护筒(2)和桩顶盖帽(3),并露出于桩顶盖帽(3)一定长度;热脱附桩体(1)上部的横截面小于其下部的横截面,桩帽护筒(2)恰好抵住热脱附桩体(1)的变截面处;桩帽护筒(2)和热脱附桩体(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使得桩帽护筒(2)不能绕热脱附桩体(1)旋转;旋转支座(4)外径小于热脱附桩体(1)上部内径,旋转支座(4)插入热脱附桩体(1)内,旋转支座(4)焊接于旋转支座卡具(5)下方,且旋转支座(4)和旋转支座卡具(5)形成整体;旋转支座卡具(5)底座圆柱外径与热脱附桩体(1)上部外径一致,使旋转支座(4)能绕热脱附桩体(1)旋转;/n轨道及逸散系统包括逐日车轨道(14)、V型联系杆(16)、逸散桩桩帽(17)、逸散桩卡具(18)和逸散桩(15);V型联系杆(16)焊接在固定支座中的旋转支座(4)上,逐日车轨道(14)与V型联系杆(16)焊接,整体的呈对称状;逸散桩卡具(18)侧面焊接在V型联系杆(16)端头,逸散桩卡具(18)下方焊接逸散桩(15),逸散桩卡具(18)上方焊接有逸散桩桩帽(17);逸散桩(15)侧面有许多规则排列的逸散桩吸附孔(34);/n逐日车系统包括车身装置、电动装置和传力杆件系统;/n车身装置包括逐日车主动轮轴(21)、逐日车从动轮(22)、逐日车从动轮轴(23)、逐日车车座(25)、逐日车支架(26)、伸缩杆卡座(29)、逐日车主动轮(31);车身装置位于逐日车轨道(14)上,且能在逐日车轨道(14)上沿圆弧轨道滚动;逐日车车座(25)上方焊接有卡具;逐日车车架有四个,四个逐日车支架(26)分别焊接在逐日车车座(25)四角处;逐日车支架(26)中心留有圆孔;逐日车主动轮轴(21)外径和逐日车从动轮轴(23)外径一致,且略小于逐日车支架(26)中心圆孔直径;一根逐日车主动轮轴(21)和一根逐日车从动轮轴(23)分别穿过相应的逐日车支架(26)中心圆孔处,圆孔内部涂上机油,使得逐日车主动轮轴(21)和逐日车从动轮轴(23)可在圆孔内部自由转动;逐日车主动轮轴(21)和逐日车从动轮轴(23)在各自靠近旋转支座(4)的一侧超出逐日车支架(26)外截面的长度相同,在远离旋转支座(4)的另一侧,逐日车主动轮轴(21)和逐日车从动轮轴(23)均超出逐日车支架(26)一定长度,且逐日车主动轮轴(21)超出逐日车支架(26)的长度更长;逐日车主动轮轴(21)穿过逐日车主动轮(31)的中心,焊接连接;两个逐日车从动轮(22)套在逐日车主动轮轴(21)上并与其焊接连接,且这两个逐日车从动轮(22)都位于逐日车主动轮(31)的同侧;逐日车从动轮轴(23)穿过另两个逐日车从动轮(22)的中心,焊接连接;进一步,位于同一轮轴上的两个逐日车从动轮(22)之间的间距略大于逐日车轨道(14)上横梁长度,以保证车身装置沿圆弧轨道滚动;/n电动装置包括逐日车电机(13)、逐日车电机支架(30)、逐日车电机轴(19)、逐日车传动带(20)和逐日车蓄电及控制器(24);逐日车电机支架(30)和逐日车蓄电及控制器(24)焊接在逐日车车座(25)上面;逐日车电机(13)焊接在逐日车电机支架(30)上,逐日车电机轴(19)插入逐日车电机(13)中并焊接在逐日车电机(13)内部旋转底盘上;逐日车传动带(20)绕过逐日车电机轴(19)和车身装置的逐日车主动轮(31),通过齿轮与轮轴和主动轮卡合;/n传力杆件系统包括可控伸缩杆(11)、可控伸缩杆套筒(12)、伸缩杆卡具(32)和伸缩杆螺栓(33);可控伸缩杆套筒(12)底部焊接有伸缩杆卡具(32);伸缩杆卡具(32)和逐日车车座(25)上方的卡具通过伸缩杆螺栓(33)相连,可控伸缩杆(11)插在可控伸缩杆套筒(12)内;可控伸缩杆套筒(12)内有液压装置,可控制可控伸缩杆(11)伸缩;/n集热系统包括卡座传热支杆(6)、集热器支承传热杆(7)、集热器(8)、集热碟盘(9)、碟盘支撑杆(10)、集热碟盘横架(27)和集热碟盘纵架(28);卡座传热支杆(6)底部焊接有卡具,通过螺栓与固定支座中的旋转支座卡具(5)相连;卡座传热支杆(6)远离旋转支座的一端与集热器支承传热杆(7)焊接;集热器支承传热杆(7)远离卡座传热支杆(6)的一端焊接集热器(8);卡座传热支杆(6)下方的侧面焊接有碟盘支撑杆(10);集热碟盘横架(27)和集热碟盘纵架(28)通过各自的中心位置焊接,同时在中心位置与碟盘支撑杆(10)焊接;集热碟盘(9)背面焊接在集热碟盘横架(27)和集热碟盘纵架(28)组成的十字架上;集热器(8)始终正对集热碟盘(9)中心;/n将多个蝶式太阳能集热单桩按照四角网结构排列,使得逸散桩(15)按照六角网排列。/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316247.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