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划伤测量检测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70702.7 | 申请日: | 2018-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272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吴远;谢文文;余肇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远 |
主分类号: | G01B21/08 | 分类号: | G01B2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033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划伤测量检测设备,其结构包括防滑检测设备主体、往复滑动导向装置、内部电路连接机构、往复导向杆控制机构组、内部传动齿轮组,所述第二导向杆控制机构设有第二平衡支杆固定杆、第二平衡支杆、第二平衡支杆强力弹簧、第二固定卡杆、第二传动小滑轮、第二传动牵引线、第二卡杆强力弹簧、第二卡杆固定转轴、第二齿轮卡杆、第二平衡支杆固定转轴,使设备在进行使用时,能够利用工件本身的重量触发往复滑动导向装置进行工作,使工件能够在避免与底板直接接触的同时进行往返运动,促使检测头能够进行多次校准检测,提高检测的准确率,减少误差,同时也避免了工件出现刮擦,影响工件加工质量的问题。 | ||
搜索关键词: | 平衡支杆 测量检测 导向装置 固定转轴 强力弹簧 往复滑动 导向杆 防划伤 卡杆 底板 内部传动齿轮 传动小滑轮 固定卡杆 检测设备 连接机构 内部电路 往返运动 校准检测 影响工件 齿轮卡 固定杆 检测头 牵引线 准确率 触发 传动 防滑 刮擦 检测 加工 | ||
【主权项】:
1.一种防划伤测量检测设备,其结构包括防滑检测设备主体(1)、往复滑动导向装置(2)、内部电路连接机构(3)、往复导向杆控制机构组(4)、内部传动齿轮组(5),所述防滑检测设备主体(1)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检测头支撑架(10)下方,所述往复滑动导向装置(2)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防滑检测设备主体(1)内壁上,所述内部电路连接机构(3)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防滑检测设备主体(1)内部中间部分,所述往复导向杆控制机构组(4)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防滑检测设备主体(1)内部四个对角上,所述内部传动齿轮组(5)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防滑检测设备主体(1)内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检测设备主体(1)设有检测头支撑架(10),所述检测头支撑架(10)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防滑检测设备主体(1)上表面;所述检测头支撑架(10)设有检测头固定连接杆(100)、工件高度检测头(101),所述检测头固定连接杆(100)垂直焊接于检测头支撑架(10)上方,所述工件高度检测头(101)嵌设于检测头固定连接杆(100)一端;所述往复滑动导向装置(2)设有第一导向杆固定支板(20)、第一工件撑托滑板(21)、第二工件撑托滑板(22)、第一导向支杆(23)、第二导向杆固定支板(24)、第三工件撑托滑板(25)、第四工件撑托滑板(26)、第二导向支杆(27)、内部驱动电机(28),所述第一导向杆固定支板(20)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防滑检测设备主体(1)内壁上,所述第一工件撑托滑板(21)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一电路连接机构(30)上方,所述第二工件撑托滑板(22)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二电路连接机构(31)上方,所述第一导向支杆(23)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一导向杆固定支板(20)与第二导向杆固定支板(24)之间,所述第二导向杆固定支板(24)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防滑检测设备主体(1)另一侧内壁上,所述第三工件撑托滑板(25)通过过度配合连接于第二导向支杆(27)上,所述第四工件撑托滑板(26)通过过度配合连接于第二导向支杆(27)上,所述第二导向支杆(27)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一导向杆固定支板(20)与第二导向杆固定支板(24)之间,所述内部驱动电机(28)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防滑检测设备主体(1)内部底面中心点上;所述内部电路连接机构(3)设有第一电路连接机构(30)、第二电路连接机构(31),所述第一电路连接机构(30)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一导向支杆(23)与第二导向支杆(27)下方,所述第二电路连接机构(31)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防滑检测设备主体(1)内部底面上;所述往复导向杆控制机构组(4)设有第一导向杆控制机构(40)、第二导向杆控制机构(41)、第三导向杆控制机构(42)、第四导向杆控制机构(43),所述第一导向杆控制机构(40)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一导向支杆(23)一端下方,所述第二导向杆控制机构(41)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一导向支杆(23)另一端下方,所述第三导向杆控制机构(42)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二导向支杆(27)一端下方,所述第四导向杆控制机构(43)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二导向支杆(27)另一端下方;所述第二导向杆控制机构(41)设有第二平衡支杆固定杆(410)、第二平衡支杆(411)、第二平衡支杆强力弹簧(412)、第二固定卡杆(413)、第二传动小滑轮(414)、第二传动牵引线(415)、第二卡杆强力弹簧(416)、第二卡杆固定转轴(417)、第二齿轮卡杆(418)、第二平衡支杆固定转轴(419),所述第二平衡支杆固定杆(410)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防滑检测设备主体(1)内壁上,所述第二平衡支杆(411)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二平衡支杆固定杆(410)上,所述第二平衡支杆强力弹簧(412)连接于第二导向杆固定支板(24)与第二平衡支杆(411)之间,所述第二固定卡杆(413)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防滑检测设备主体(1)内壁上,所述第二传动小滑轮(414)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防滑检测设备主体(1)内壁上,所述第二传动牵引线(415)连接于第二齿轮卡杆(418)与第二平衡支杆(411)之间,所述第二卡杆强力弹簧(416)连接于防滑检测设备主体(1)与第二齿轮卡杆(418)之间,所述第二卡杆固定转轴(417)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二齿轮卡杆(418)上,所述第二齿轮卡杆(418)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二传动齿轮(50)一侧,所述第二平衡支杆固定转轴(419)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二平衡支杆(411)上;所述第三导向杆控制机构(42)设有第三平衡支杆固定杆(420)、第三平衡支杆(421)、第三平衡支杆强力弹簧(422)、第三固定卡杆(423)、第三传动小滑轮(424)、第三传动牵引线(425)、第三卡杆强力弹簧(426)、第三卡杆固定转轴(427)、第三齿轮卡杆(428)、第三平衡支杆固定转轴(429),所述第三平衡支杆固定杆(420)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防滑检测设备主体(1)内壁上,所述第三平衡支杆(421)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三平衡支杆固定杆(420)上,所述第三平衡支杆强力弹簧(422)连接于第二导向杆固定支板(24)与第三平衡支杆(421)之间,所述第三固定卡杆(423)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防滑检测设备主体(1)内壁上,所述第三传动小滑轮(424)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防滑检测设备主体(1)内壁上,所述第三传动牵引线(425)连接于第三齿轮卡杆(428)与第三平衡支杆(421)之间,所述第三卡杆强力弹簧(426)连接于防滑检测设备主体(1)与第三齿轮卡杆(428)之间,所述第三卡杆固定转轴(427)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三齿轮卡杆(428)上,所述第三齿轮卡杆(428)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二传动齿轮(51)一侧,所述第三平衡支杆固定转轴(429)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三平衡支杆(421)上;所述第四导向杆控制机构(43)设有第四平衡支杆固定杆(430)、第四平衡支杆(431)、第四平衡支杆强力弹簧(432)、第四固定卡杆(433)、第四传动小滑轮(434)、第四传动牵引线(435)、第四卡杆强力弹簧(436)、第四卡杆固定转轴(437)、第四齿轮卡杆(438)、第四平衡支杆固定转轴(439),所述第四平衡支杆固定杆(430)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防滑检测设备主体(1)内壁上,所述第四平衡支杆(431)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四平衡支杆固定杆(430)上,所述第四平衡支杆强力弹簧(432)连接于第一导向杆固定支板(20)与第四平衡支杆(431)之间,所述第四固定卡杆(433)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防滑检测设备主体(1)内壁上,所述第四传动小滑轮(434)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防滑检测设备主体(1)内壁上,所述第四传动牵引线(435)连接于第四齿轮卡杆(438)与第四平衡支杆(431)之间,所述第四卡杆强力弹簧(436)连接于防滑检测设备主体(1)与第四齿轮卡杆(438)之间,所述第四卡杆固定转轴(437)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四齿轮卡杆(438)上,所述第四齿轮卡杆(438)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二传动齿轮(51)另一侧,所述第四平衡支杆固定转轴(439)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四平衡支杆(431)上;所述内部传动齿轮组(5)设有第一传动齿轮(50)、第二传动齿轮(51),所述第一传动齿轮(50)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防滑检测设备主体(1)内壁上,所述第二传动齿轮(51)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一传动齿轮(50)对面内壁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远,未经吴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370702.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