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层管数控弯曲用模具及其成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71321.0 | 申请日: | 2018-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04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李恒;刘浩然;王勇;孙小荭;刘郁丽;李光俊;黄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9/15 | 分类号: | B21D9/15;B21D9/12;B21D37/10 |
代理公司: | 11350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7100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层管数控弯曲用模具及其成型方法,模具包括阶梯排列的压力模、阶梯排列的夹持模、弯曲模、防皱模、辅助模和芯模,所述模具安装到弯管机上,采用数控弯曲技术弯曲双层管,过程中无需对双层管间隙密封填料,从而加快了制造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其次本发明模具采用阶梯夹持方式,能够有效的对内、外层管进行夹持,避免弯曲过程中内层管的打滑现象,提高双层管件的成形质量;且采用的阶梯状压力模和辅助模能够有效的压紧内、外层管件,实现对内、外层管件的助推,改善弯曲塑性变形的材料流动。本发明构思巧妙,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制造精度高,工作效率快、能耗低,具有很高的工程利用价值。 | ||
搜索关键词: | 双层管 模具 数控弯曲 阶梯排列 外层管件 辅助模 压力模 夹持 成型 材料流动 打滑现象 发明构思 工程利用 工作效率 间隙密封 模具安装 双层管件 弯曲过程 弯曲塑性 制造成本 变形的 防皱模 夹持模 阶梯状 外层管 弯曲模 中内层 成形 弯管 芯模 压紧 制造 能耗 | ||
【主权项】:
1.一种双层管数控弯曲用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阶梯排列的压力模、阶梯排列的夹持模、弯曲模、防皱模、辅助模(7)和芯模(13);/n所述压力模包括压力模背板(1)、内管压力模(2)和外管压力模(3),所述内管压力模(2)和所述外管压力模(3)并排布置并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压力模背板(1)上,所述内管压力模(2)和所述外管压力模(3)的圆弧型腔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且开口方向均向下;/n所述夹持模包括夹持模背板(4)、外管夹持模(5)和内管夹持模(6),所述外管夹持模(5)和内管夹持模(6)并排布置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夹持模背板(4)上,所述外管夹持模(5)和内管夹持模(6)的圆弧型腔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且开口方向均向下;所述外管夹持模(5)与所述外管压力模(3)相邻布置;/n所述弯曲模包括弯曲模底板(10)、弯曲模本体(11)和弯曲模镶块(12),所述弯曲模本体(11)连接在所述弯曲模底板(10)上,所述弯曲模镶块(12)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弯曲模本体(11)的入口一侧,所述弯曲模镶块(12)的圆弧型腔与所述弯曲模本体(11)的型腔同心且呈阶梯状连接;所述弯曲模位于所述夹持模的下方且所述弯曲模镶块(12)的圆弧型腔与所述内管夹持模(6)的圆弧型腔相配合对内层管进行夹持;/n所述防皱模包括防皱模背板(8)和防皱模本体(9),所述防皱模本体(9)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防皱模背板(8)上,所述防皱模本体(9)位于所述外管压力模(3)的下方,所述防皱模本体(9)的圆弧型腔开口方向向上,防皱模本体(9)的圆弧型腔与所述外管压力模(3)的圆弧型腔相匹配对外层管进行夹持;/n所述辅助模(7)设置在所述防皱模背板(8)远离所述弯曲模的一侧,且辅助模(7)位于所述内管压力模(2)的下方,所述辅助模(7)的圆弧型腔与所述内管压力模(2)的圆弧型腔相匹配对内层管进行夹持;所述辅助模(7)通过螺钉连接在所述防皱模本体(9)上;/n所述外管压力模(3)和所述外管夹持模(5)下方的圆弧型腔内设置有所述芯模(13),所述芯模(13)的尾部设置有螺纹孔,并通过该尾部的螺纹孔与机床的芯杆装配在一起。/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北工业大学;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371321.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