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重盐碱地适生作物产量及种植效益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82606.4 | 申请日: | 2018-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384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杨莉琳;杨帆;刘小京;张晓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仁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B79/02 | 分类号: | A01B79/02;A01G22/00;A01G22/5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周晓萍;高锡明 |
地址: | 554300 贵州省贵阳市***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提高重盐碱地适生作物产量及种植效益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锋作物油葵的种植技术:构筑台田、淡化土壤,覆盖地膜,条状间隔揭膜,施用调理剂、施肥和播种,定苗与除草,中耕培土,去赘盘、无营养叶,适时收获,轮作倒茬;后茬棉花的种植技术:淡化土壤,覆盖地膜,条状间隔揭膜,施用调理剂、施肥和播种,定苗,收获,轮作倒茬。本发明方法比已有技术显著提高了重盐碱地油葵和棉花产量,大幅度减少肥料用量,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损失,盐碱地土壤肥力明显提升、养分与盐分平衡协调。此外,本发明充分利用自然光、热、降雨、地下咸水和盐碱土壤等物候和自然资源,避害趋益,实现了荒芜重盐碱地的绿色发展和低碳循环。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盐碱地 作物 产量 种植 效益 方法 | ||
【主权项】:
1.提高重盐碱地适生作物产量及种植效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适生作物为油葵和棉花,油葵为重盐碱地适生先锋作物,并按如下步骤操作:a、先锋作物油葵的种植技术:构筑台田、淡化土壤:于油葵播种前的上年冬季进行土壤盐分淋洗淡化;覆盖地膜:3月初春季节覆盖地膜;条状间隔揭膜:6月中旬雨季来临前,间隔揭开条状膜,便于施用调理剂、施肥和播种;施用土壤调理剂:土壤调理剂用量为7500‑10950kg/hm2,所述调理剂为生物有机肥,有机质的含量为35%‑40%,总腐殖酸的含量为10%‑15%,MgO含量为1%‑1.2%;施用秸秆碳量为2250‑3750kg/hm2;施肥:每公顷土壤中所施入的肥料折合为纯N量56.3‑82.5kg,P2O5量为36‑52.8kg,K2O为22.5‑33 kg;肥料品种选择掺混凹凸棒土且含氮量26%‑34%的控失肥;控失肥中,若P2O5和K2O含量不足上述用量,需要分别以过磷酸钙和硫酸钾肥料按量补足;播种:施肥后随即播种,播种采取手工点播,播种深度为18‑25mm,每穴点2‑3粒种子,点后覆土、压实,播种行距为55‑58cm,株距为26‑29cm;定苗与除草:油葵第二真叶出现时进行间苗、补苗与定苗,同时除草,苗株数为5.4‑6万株/公顷;中耕培土:定苗两周左右进行中耕,中耕过程中同时进行培土,培土高度为5‑8cm;去赘盘、无营养叶:及时摘除中上部的腋芽、分枝及赘花盘,促进主茎花盘的生长,及时去除老叶、黄叶和有病斑的叶片,利于通风透光;适时收获:植株茎秆变黄,果皮变坚硬时收获,收获后要及时摊开晾干,防止霉变;轮作倒茬:重盐碱地经过油葵种植后,在下茬改种棉花,实行与油葵轮作倒茬;b、后茬棉花的种植技术:淡化土壤:经过种植先锋植物油葵后的盐碱地,于油葵收获后的当年至翌年棉花播种前的冬季继续进行土壤淡化处理;覆盖地膜:3月初春季节覆盖地膜;条状间隔揭膜:4月下旬间隔揭开条状膜,便于施用调理剂、施肥和播种;施用调理剂:调理剂用量为7500‑10950kg/hm2,所述调理剂为生物有机肥,有机质的含量为35%‑40%,总腐殖酸的含量为10%‑15%,MgO含量为1%‑1.2%;秸秆碳用量为1500‑3000 kg/hm2;施肥:每公顷土壤所施入的肥料折合为纯N量82.5‑120kg,P2O5量为42‑61kg,K2O为28‑41kg,肥料品种选择掺混凹凸棒土且含氮量26%‑34%的控失肥;控失肥中P2O5和K2O含量不足上述用量的,需要分别以过磷酸钙和硫酸钾肥料按量补足;播种:施肥与棉花播种同时进行,播种深度为18‑22mm,每穴点2‑3粒种子,播种行距为55‑58cm;株距为26‑29cm;定苗:棉花出苗后2‑3叶时及时定苗、补苗,亩株数4.5‑5.25万株/公顷;收获:9月下旬采摘第一批成熟籽棉;轮作倒茬:重盐碱地经过棉花1‑2季种植后,应在下茬改种油葵或者甜高粱,实行与棉花轮作倒茬。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仁学院,未经铜仁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382606.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