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混纺纱线的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83738.9 | 申请日: | 2016-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742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天助纺织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D02G3/44;D01G9/14;D01G15/02;D01G19/00;D01G19/06;D01H1/02;D01H1/14;D01H5/72;D01H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仁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88 | 代理人: | 王希刚 |
地址: | 2365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菌混纺纱线的生产方法,将亚麻纤维进行预处理;将竹纤维经开清棉、梳棉、头并、二并、粗纱工序制成竹纤维粗纱;将30%竹纤维粗纱经细纱工序制成竹纤维细纱;将重量比为1:1粘胶与亚麻纤维经开清棉、梳棉、精梳制得第一混纺精梳条;将竹纤维细纱放置在细纱存放架上经导纱器和分纱器与第一混纺精梳条共同喂入并条机,经两道并条工序制成第一混纺熟条;将竹纤维细纱放置在细纱吊架上经粗纱机前罗拉喂入,制竹纤维粗纱放置在粗纱吊锭上经粗纱机后罗拉与第一混纺熟条共同喂入,经粗纱工序制得第一混纺粗纱;将第一混纺粗纱和竹纤维细纱共同经细纱机后罗拉喂入,经细纱工序制得抗菌混纺纱线。 | ||
搜索关键词: | 竹纤维 细纱 喂入 混纺纱线 粗纱 精梳 抗菌 上经 粗纱工序 混纺粗纱 细纱工序 亚麻纤维 粗纱机 后罗拉 开清棉 梳棉 熟条 细纱机 预处理 并条工序 粗纱吊锭 并条机 存放架 导纱器 分纱器 前罗拉 重量比 吊架 粘胶 生产 | ||
【主权项】:
1.一种抗菌混纺纱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亚麻纤维进行预处理;第二步,将竹纤维经第一开清棉工序、第一梳棉工序、第一头道并条工序、第一二道并条工序、第一粗纱工序制成竹纤维粗纱;第三步,将制得的30%的竹纤维粗纱经第一细纱工序制成竹纤维细纱;第四步,将粘胶与亚麻纤维按照重量比为1:1经第二开清棉工序、第二梳棉工序、第一精梳工序制得第一混纺精梳条;所述粘胶与亚麻纤维和第二步中竹纤维的重量比为3:3:4;第五步,在并条机棉条输入高架的前下方增加细纱存放架、导纱器、分纱器,将制得的35%的竹纤维细纱放置在细纱存放架上经导纱器和分纱器与第一混纺精梳条共同喂入并条机,经两道并条工序制成第一混纺熟条;所述两道并条工序包括第二头道并条工序和第二二道并条工序,所述第二头道并条工序中,前罗拉线速度为170‑180m/min,8根第一混纺精梳条和竹纤维细纱并合,罗拉中心距为42mm、50mm,压力为118N、363N、392N、363N,总牵伸倍数6.92‑8.65倍,后区牵伸倍数1.72倍,头道并条定量18.5g/5m,喇叭口直径3.0mm;第二二道并条工序中,前罗拉线速度为150‑160m/min,8根头道并条并合,罗拉中心距为40mm、48mm,压力为118N、363N、392N、363N,总牵伸倍数为8.71倍,后区牵伸倍数为1.3倍,第一混纺熟条定量为17g/5m,喇叭口直径为2.8mm;第六步,在粗纱机前锭翼的上方,增加细纱吊架和导纱器,在粗纱机后增加一排粗纱吊锭,将制得的35%的竹纤维细纱放置在细纱吊架上经粗纱机前罗拉喂入,制得的70%的竹纤维粗纱放置在粗纱吊锭上经粗纱机后罗拉与第一混纺熟条共同喂入,经第二粗纱工序制得第一混纺粗纱;第七步,将第一混纺粗纱和制得30%的竹纤维细纱共同经细纱机后罗拉喂入,经第二细纱工序制得抗菌混纺纱线。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天助纺织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天助纺织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383738.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墨烯生物硅藻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一种地毯用整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