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氟塑料换热结构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20732.4 | 申请日: | 2016-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541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刚;梁世强;许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9C69/00 | 分类号: | B29C69/00;B29C67/04;B29K27/18;B29L23/00;B29L31/00 |
代理公司: | 37205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曲志波<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250014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氟塑料换热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如下步骤:选取高导热碳纤维丝束为原料,选取两块不锈钢平板作为模板,将上述不锈钢模板其中一块平放;选取氟塑料薄膜裁剪成矩形,平铺于不锈钢模板之上;将聚丙烯塑料薄膜平铺于氟塑料薄膜之上;采用激光打孔机通过不锈钢模板中心区域的通孔在氟塑料薄膜、聚丙烯薄膜上打出通孔;将高导热碳纤维丝束通孔中穿过,依次通过氟塑料薄膜层、聚丙烯薄膜层、氟塑料薄膜层、聚丙烯薄膜层、氟塑料薄膜层,直至穿过下面的不锈钢模板通孔;将上下不锈钢模板连通中间夹着的氟塑料薄膜、聚丙烯薄膜以及孔中的碳纤维一起移入一个市售的氟塑料烧结炉;烧结完成后将其卷曲焊接,可得管状氟塑料换热结构。 | ||
搜索关键词: | 不锈钢模板 氟塑料薄膜 氟塑料 通孔 氟塑料薄膜层 换热结构 聚丙烯薄膜层 聚丙烯薄膜 碳纤维丝束 高导热 平铺 制备 聚丙烯塑料薄膜 穿过 不锈钢平板 激光打孔机 中心区域 烧结 烧结炉 碳纤维 卷曲 平放 移入 裁剪 焊接 连通 | ||
【主权项】:
1.一种氟塑料换热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如下步骤:/n(1)首先选取市售的高导热碳纤维丝束为原料,丝束为连续的长丝,通过实验测定其碳纤维单丝的轴向导热系数λ,碳纤维单丝直径d,丝束直径D的数值;/n(2)根据应用需要并考虑密封渗漏风险,综合确定氟塑料基体的设计厚度t;/n(3)所述的高导热碳纤维丝束在氟塑料基体表面上要达到一定的分布密度r,r用其径向横截面积的总和与氟塑料基体上下表面平均面积的百分比表示,根据氟塑料基体的设计厚度t按如下关系确定: r≥6000×t/λ×100%,并且10%≥r≥1%;/n(4)上纤毛肋长度lhot,根据氟塑料基体的设计厚度t、碳纤维单丝的轴向导热系数λ、碳纤维单丝直径d以及热流体与上纤毛肋表面对流换热系数hhot按照关系式lhot≥2λd/(hhot×t)确定;下纤毛肋长度lcool,根据t、λ、d以及冷流体与下纤毛肋表面对流换热系数hcool按照关系式lcool≥2λd/(hcool×t)确定;l是氟塑料基体的设计长度,w是氟塑料基体的设计宽度;/n(5)选取两块厚度10毫米矩形不锈钢平板作为模板,模板长比l长100毫米,宽比w宽100毫米,长、宽方向距离边界50毫米以内区域用于布置定位孔和紧固螺栓,除此之外为中心区域,布置有圆形的上下通孔,孔直径大小与D相同,孔与碳纤维丝束一一相对应;/n(6)将上述不锈钢模板其中一块平放;选取市售的氟塑料薄膜为原料,薄膜厚度为百微米量级,裁剪成长、宽比l和w各多出10毫米的矩形,将其平铺于不锈钢模板之上,覆盖模板的中心区域;根据氟塑料基体的设计厚度t,继续向上叠加氟塑料薄膜,使氟塑料薄膜的堆积厚度达到t的110%;/n(7)选取市售的聚丙烯塑料薄膜为原料,薄膜厚度为百微米量级,裁剪成长、宽比l和w各多出10毫米的矩形,将其平铺于上述氟塑料薄膜之上,边缘与氟塑料薄膜对齐,继续向上叠加聚丙烯塑料薄膜;根据设计的上纤毛肋长度lhot,将一定数量的聚丙烯塑料薄膜向上堆积,使其堆积厚度达到lhot的220%;/n(8)重复步骤(7)中的操作方法,在聚丙烯塑料薄膜之上再叠加厚度为t的110%的氟塑料薄膜;/n(9)重复步骤(8)中的操作方法,在氟塑料薄膜之上再叠加聚丙烯塑料薄膜,厚度控制在lcool的220%;/n(10)重复步骤(9)中的操作方法,在聚丙烯塑料薄膜之上再叠加厚度为t的110%的氟塑料薄膜;/n(11)将另一块不锈钢模板盖在氟塑料薄膜之上,使其所有开孔的位置与最下面的不锈钢模板开孔位置完全对应,通过紧固螺栓施加(2~5)×105帕斯卡的压强,将交错堆积的氟塑料薄膜、聚丙烯薄膜压紧、压实、压平整;/n(12)采用激光打孔机通过不锈钢模板中心区域的通孔在氟塑料薄膜、聚丙烯薄膜上打出通孔,该孔直径约为D/2,其中心位置与不锈钢模板上的孔中心位置一致;/n(13)将高导热碳纤维丝束从上面的不锈钢模板通孔中穿过,依次通过氟塑料薄膜层、聚丙烯薄膜层、氟塑料薄膜层、聚丙烯薄膜层、氟塑料薄膜层,直至穿过下面的不锈钢模板通孔;/n(14)将所有的通孔用高导热碳纤维丝束穿过后,剪裁掉不锈钢模板之外的多余碳纤维;将上下不锈钢模板连通中间夹着的氟塑料薄膜、聚丙烯薄膜以及孔中的碳纤维一起移入一个市售的氟塑料烧结炉,由水平放置转为竖直放置;抽除炉内空气,在320~380摄氏度条件下烧结约1小时;聚丙烯树脂的熔点在164~170摄氏度,烧结过程中逐渐熔化成液态流出;/n(15)烧结完成后,自然冷却,氟塑料薄膜烧结为整体,形成三块相互独立的氟塑料板,板间连着高导热碳纤维丝束;将不锈钢模板拆除,并将连接相邻两块氟塑料板的碳纤维丝束从中点切断,同时将不锈钢模板拆除后留下的碳纤维丝束按需要进行剪裁,即可同时制得三个平板型氟塑料换热结构,将其卷曲焊接,可得管状氟塑料换热结构。/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未经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420732.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3D立体镶嵌模压工艺
- 下一篇:一种防雾片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