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梯度载药浓度人工骨支架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23739.1 | 申请日: | 2018-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796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汪焰恩;蔡显轩;魏庆华;柴卫红;国玉鸿;宋瑶;饶逸文;姜安国;张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27/12 | 分类号: | A61L27/12;A61L27/18;A61L27/22;A61L27/20;A61L27/54;A61L27/50;A61L27/16;B33Y10/00;B33Y70/00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陈星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出一种多梯度载药浓度人工骨支架的制备方法,通过将不同载药浓度的丝素微球粉末分别同生物胶混合后,将粘稠状液体分别加入到生物三维挤压成型机不同的储液腔中,以羟基磷灰石为主要原材料,通过预先导入的三维模型,层层打印出所需的多梯度载药浓度人工骨支架。本次发明提供的人工骨支架制备方法可以根据病患的自身需求,采用多梯度浓度药物的配置,使人工骨中的药物释放的更加平缓,增加药物有效浓度释放的时间,还可以将多梯度浓度的药物有选择的喷洒在人工骨的特定部位,实现药物在伤口处的靶向作用。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骨支架 载药 制备 人工骨 粘稠状液体 羟基磷灰石 靶向作用 浓度药物 三维挤压 三维模型 药物释放 有效浓度 成型机 储液腔 伤口处 生物胶 病患 丝素 微球 喷洒 打印 释放 配置 | ||
【主权项】:
1.一种多梯度载药浓度人工骨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按照摩尔比8:2:1配置氯化钙‑乙醇‑水三元溶液;获取丝素蛋白,并按照三元溶液与丝素蛋白质量比为10:1进行配比;将丝素蛋白置于三元溶液中,并于80℃下搅拌溶解至少30min,得到混合溶液;将冷却后的混合溶液装入透析袋,在蒸馏水中透析至少3天以除去氯化钙,再经过滤获得丝素溶液;步骤2:按万古霉素与丝素蛋白质量比分为1:10、1:20、1:30将万古霉素加入丝素溶液中,在常温下搅拌至少30min,获得三种不同浓度的载药丝素溶液;步骤3:向容器中加入乙酸乙酯,并按体积比乙酸乙酯:Span80=50:1向容器中加入适量的Span80,常温下将二者搅拌混合至少15min后,调节搅拌器转速至600~700rpm,并按体积比乙酸乙酯:丝素溶液=50:1将适量的丝素溶液以0.4ml/min的速度逐滴滴入搅拌的混合溶液中,持续搅拌至少2h,得到含有载药微球的悬浮液;步骤4:重复步骤3,得到三种不同浓度的载药微球悬浮液;对载药微球悬浮液用石油醚、异丙醇和乙醇依次洗涤三次,通过冷冻干燥机在‑50℃条件下冻干12h,收集三种不同浓度的载药微球;步骤5:将步骤4得到的三种不同浓度的载药微球分别与生物胶水按体积比5:1混合后得到三种粘稠状混合物,再分别加入4.0%胶水体积的固化促进剂聚酰胺和6.0%胶水体积的增塑剂PBMA,混合均匀后分别加入到3D挤压成型机的储液腔A、B和C中;步骤6:将粒径为100±10nm大小的羟基磷灰石颗粒与粒径为100±30μm的聚己内酯颗粒按照质量比为1:4制得混合材料;步骤7:建立人工骨支架三维模型,并对三维模型进行分层切片处理,获取分层截面数据;向分层截面数据中导入对应的载药浓度梯度数据;步骤8:在成型工作台上均匀的铺上一层步骤6制备的混合材料;按照步骤7中的分层截面数据和载药浓度梯度数据,控制3D挤压成型机中对应三种不同载药浓度的喷头将步骤5中制备的三种载药生物胶水喷洒到混合材料上,生物胶水平均用量为0.0004ml/mm2;步骤9:重复步骤8,直至所有分层打印完毕,支架制作完成;取出支架,对支架进行强化、打磨处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423739.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