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波长荧光金纳米簇的合成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40618.8 | 申请日: | 2018-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876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杨亚玲;华建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1/58 | 分类号: | C09K11/58;G01K11/32;G01N21/64;B82Y2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波长荧光金纳米簇的合成方法,本发明以富含多糖的石斛为碳量子原料,通过一步热分解法合成荧光碳量子点,采用碳量子点作为合成荧光金纳米簇的还原剂和保护剂,合成双波长荧光金纳米簇;在360nm的激发波长下,荧光金纳米簇同时在蓝光区(433nm)和红光区(714nm)产生发射光谱,以荧光金纳米簇作为温度及酪氨酸的荧光探针,构建了比率荧光传感器;433nm的蓝光区对温度变化具有线性响应,温度由5℃升至75℃过程中,荧光强度逐渐减弱,温度下降时,荧光恢复;而酪氨酸对714nm红光区具有线性增敏效应,荧光强度随酪氨酸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从而建立了温度及酪氨酸的比率荧光探针;建立的方法具有强的特异性及高的灵敏度。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波长 荧光 纳米 合成 方法 应用 | ||
【主权项】:
1.一种双波长荧光金纳米簇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氮掺杂碳量子点的合成:称取2‑5g干燥的铁皮石斛粉末,分散于90‑150mL 60‑70℃的热水中并不断搅拌,待搅拌均匀呈糊状后再加入10‑20mL无水乙醇和1‑3mL乙二胺,搅拌均匀后,转移至聚四氟乙烯内衬反应釜中于180℃加热9‑12h,自然冷却后,离心,除去大颗粒杂质,上清液过0.22μm滤膜后得到氮掺杂的碳量子点,将氮掺杂的碳量子点置于60‑65℃下真空干燥24h,备用;(2)以氮掺杂的碳量子点作为还原剂和保护剂合成荧光金纳米簇:取步骤(1)的氮掺杂的碳量子点,配制成浓度为3‑5mg/mL水溶液,搅拌下油浴加热至90‑120℃,加入浓度为0.2mg/mL的氯金酸四水合物溶液100‑150μL,继续加热搅拌;待溶液由黄色逐渐变为红棕色后停止加热搅拌,所得产物即为双波长荧光金纳米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440618.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