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5mm~37mm火炮身管检测行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59914.2 | 申请日: | 2018-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066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4 |
发明(设计)人: | 张霖;邹传松;石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随州大方精密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32 | 分类号: | F16L55/32;F16L101/30 |
代理公司: | 42001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董路 |
地址: | 湖北省随州***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5mm~37mm火炮身管检测行走装置,包括前导向定心机构、行走与驱动机构和后端导向定心机构,所述的前导向定心机构包括前连接桥、前导向定心环和前轴向限位结构,所述的行走与驱动机构包括行走机构和电机驱动机构,所述的后端定心结构包括后端连接桥、后端导向定心环和后端轴向限位结构,前连接桥、前导向定心环、前轴向限位结构、行走机构、电机驱动机构构、后端连接桥、后端导向定心环和后端轴向限位结构从前到后依次连接,电机驱动机构包括减速机,行走机构通过减速机驱动行走。该装置能搭载检测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对火炮身管内壁进行检测,解决了小管径带膛线火炮身管检测装置行动载体的结构问题。 | ||
搜索关键词: | 导向定心环 火炮身管 限位结构 连接桥 电机驱动机构 导向定心 行走机构 检测装置 驱动机构 行走装置 后端轴 前轴 检测 减速机驱动 定心结构 结构问题 依次连接 减速机 体积小 小管径 内壁 膛线 | ||
【主权项】:
1.一种35mm~37mm火炮身管检测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导向定心机构、行走与驱动机构和后端导向定心机构,所述的前端导向定心机构包括前连接桥、前导向定心环和前轴向限位结构,所述的行走与驱动机构包括行走机构和电机驱动机构,所述的后端导向定心机构包括后连接桥、后导向定心环和后轴向限位结构,前连接桥、前导向定心环、前轴向限位结构、行走机构、电机驱动机构、后连接桥、后导向定心环和后轴向限位结构从前到后依次连接;/n所述的前连接桥包括前连接座和前定心轴,前定心轴的一端固定于前连接座上,前导向定心环包括前定心环本体和前定心轴承,前定心轴承固定于前定心环本体的中心孔内,前定心环本体外侧壁上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多个前滚珠机构,前滚珠机构包括前滚珠,前滚珠能沿前定心环本体径向自由伸缩,前定心轴的另一端穿过前定心环本体的中心孔,且前定心轴通过前定心轴承与前定心环本体连接,前定心轴的另一端固定在前轴向限位结构上,前连接座固定于前定心环本体上;/n所述的后连接桥包括后连接座和后定心轴,后定心轴的一端固定于后连接座上,后导向定心环包括后定心环本体和后定心轴承,后定心轴承固定于后定心环本体的中心孔内,后定心环本体外侧壁上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多个后滚珠机构,后滚珠机构包括后滚珠,后滚珠能沿后定心环本体径向自由伸缩,后定心轴的另一端穿过后定心环本体的中心孔,且后定心轴通过后定心轴承与后定心环本体连接,后定心轴的另一端固定在后轴向限位结构上,后连接座固定在电机驱动机构上;/n所述的行走机构为对称结构,行走机构包括行走机架、第一滚轮传动机构、第二滚轮传动机构、第三滚轮传动机构、第四滚轮传动机构、蜗杆、第一拉簧、第二拉簧、第三拉簧和第四拉簧,行走支架包括前固定板和后固定板,前固定板平行于后固定板,蜗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前固定板和后固定板的中央,第一滚轮传动机构、第二滚轮传动机构、第三滚轮传动机构和第四滚轮传动机构均位于前固定板和后固定板之间;/n第一滚轮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盒、第一蜗轮、第一传动齿轮A、第一传动齿轮B、第一传动齿轮C、第一滚轮、第一传动轴A、第一固定轴和第一传动轴B,第一传动轴A的两端穿过第一齿轮盒,第一传动轴A与第一齿轮盒间隙配合,且第一传动轴A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固定于行走机架上,第一蜗轮和第一传动齿轮A均固定套装在第一传动轴A上,第一固定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在第一齿轮盒上,第一传动齿轮B固定套装在第一固定轴上,第一传动轴B的两端通过轴承固定在第一齿轮盒上,第一传动齿轮C和第一滚轮均固定套装在第一传动轴B上,第一传动轴A、第一固定轴和第一传动轴B相互平行且平行于前固定板,且蜗杆与第一传动轴A、第一蜗杆与第一固定轴和第一传动轴B所在的平面所成的夹角为锐角,第一蜗轮与蜗杆啮合,第一传动齿轮B分别与第一传动齿轮A和第一传动齿轮C啮合,第一传动齿轮B位于第一齿轮盒内,第一蜗轮、第一传动齿轮A、第一齿轮C和第一滚轮均部分位于第一齿轮盒内,第一滚轮靠近前固定板;/n第二滚轮传动机构包括第二齿轮盒、第二蜗轮、第二传动齿轮A、第二传动齿轮B、第二传动齿轮C、第二滚轮、第二传动轴A、第二固定轴和第二传动轴B,第二传动轴A的两端穿过第二齿轮盒,第二传动轴A与第二齿轮盒间隙配合,且第二传动轴A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固定于行走机架上,第二蜗轮和第二传动齿轮A均固定套装在第二传动轴A上,第二固定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固定在第二齿轮盒上,第二传动齿轮B固定套装在第二固定轴上,第二传动轴B的两端通过轴承固定在第二齿轮盒上,第二传动齿轮C和第二滚轮均固定套装在第二传动轴B上,第二传动轴A、第二固定轴和第二传动轴B相互平行且平行于前固定板,且蜗杆与第二传动轴A、第二蜗杆与第二固定轴和第二传动轴B所在的平面所成的夹角为钝角,第二蜗轮与蜗杆啮合,第二传动齿轮B分别与第二传动齿轮A和第二传动齿轮C啮合,第二传动齿轮B位于第二齿轮盒内,第二蜗轮、第二传动齿轮A、第二齿轮C和第二滚轮均部分位于第二齿轮盒内,第二滚轮靠近后固定板;/n第三滚轮传动机构包括第三齿轮盒、第三蜗轮、第三传动齿轮A、第三传动齿轮B、第三传动齿轮C、第三滚轮、第三传动轴A、第三固定轴和第三传动轴B,第三传动轴A的两端穿过第三齿轮盒,第三传动轴A与第三齿轮盒间隙配合,且第三传动轴A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固定于行走机架上,第三蜗轮和第三传动齿轮A均固定套装在第三传动轴A上,第三固定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固定在第三齿轮盒上,第三传动齿轮B固定套装在第三固定轴上,第三传动轴B的两端通过轴承固定在第三齿轮盒上,第三传动齿轮C和第三滚轮均固定套装在第三传动轴B上,第三传动轴A、第三固定轴和第三传动轴B相互平行且平行于前固定板,且蜗杆与第三传动轴A、第三蜗杆与第三固定轴和第三传动轴B所在的平面所成的夹角为锐角,第三蜗轮与蜗杆啮合,第三传动齿轮B分别与第三传动齿轮A和第三传动齿轮C啮合,第三传动齿轮B位于第三齿轮盒内,第三蜗轮、第三传动齿轮A、第三齿轮C和第三滚轮均部分位于第三齿轮盒内,第三滚轮靠近前固定板;/n第四滚轮传动机构包括第四齿轮盒、第四蜗轮、第四传动齿轮A、第四传动齿轮B、第四传动齿轮C、第四滚轮、第四传动轴A、第四固定轴和第四传动轴B,第四传动轴A的两端穿过第四齿轮盒,第四传动轴A与第四齿轮盒间隙配合,且第四传动轴A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固定于行走机架上,第四蜗轮和第四传动齿轮A均固定套装在第四传动轴A上,第四固定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固定在第四齿轮盒上,第四传动齿轮B固定套装在第四固定轴上,第四传动轴B的两端通过轴承固定在第四齿轮盒上,第四传动齿轮C和第四滚轮均固定套装在第四传动轴B上,第四传动轴A、第四固定轴和第四传动轴B相互平行且平行于前固定板,且蜗杆与第四传动轴A、第四蜗杆与第四固定轴和第四传动轴B所在的平面所成的夹角为钝角,第四蜗轮与蜗杆啮合,第四传动齿轮B分别与第四传动齿轮A和第四传动齿轮C啮合,第四传动齿轮B位于第四齿轮盒内,第四蜗轮、第四传动齿轮A、第四齿轮C和第四滚轮均部分位于第四齿轮盒内,第四滚轮靠近后固定板;/n沿蜗杆轴向从前到后的方向,第一滚轮传动机构位于第二滚轮传动机构的前方,第三滚轮传动机构位于第四滚轮传动机构的前方,第一滚轮传动机构与第二滚轮传动机构关于垂直于蜗杆的平面对称,第三滚轮传动机构与第四滚轮传动机构关于垂直于蜗杆的平面对称,第一滚轮传动机构与第三滚轮传动机构关于平行于蜗杆的平面对称,第二滚轮传动机构与第四滚轮传动机构关于平行于蜗杆的平面对称,第一拉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固定轴和第二固定轴位于同一侧的一端上,第二拉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固定轴和第二固定轴位于同一侧的另一端上,第三拉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三固定轴和第四固定轴位于同一侧的一端上,第四拉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三固定轴和第四固定轴位于同一侧的另一端上,第一拉簧、第二拉簧、第三拉簧和第四拉簧相互平行,第一拉簧平行于蜗杆;/n电机驱动机构包括减速机,后固定板和减速机固定连接,前轴向限位结构与前固定板固定连接。/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随州大方精密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未经随州大方精密机电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459914.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驱动滚筒
- 下一篇:燃气管道内检测机器人放收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