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层次博弈模型的网络风险分析和最优主动防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61655.7 | 申请日: | 2018-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836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胡昌振;任家东;张敏;何洪豆;单纯;赵小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燕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高燕燕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针对网络中存在的诸多漏洞可能对网络造成一定程度影响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层次博弈模型的网络风险分析和最优主动防御方法,步骤一、根据扫描网络得到的安全漏洞以及可能的防御策略构建网络风险分析防御模型;步骤二、根据步骤一所述的网络风险分析防御模型构造判断矩阵;步骤三、根据该攻防博弈收益矩阵求取理论攻防最优策略;步骤四、根据步骤三得到的攻防最优策略为基础,根据判断矩阵更新算法更新判断矩阵,重新计算风险权重;步骤五:比较步骤二与步骤四中所述的判断矩阵,计算步骤四较步骤二的风险权重下降百分比,以此来评估防御策略的优劣。 | ||
搜索关键词: | 风险分析 判断矩阵 网络 矩阵 博弈模型 防御策略 主动防御 最优策略 权重 博弈 防御 安全漏洞 更新判断 更新算法 计算步骤 模型构造 扫描网络 重新计算 构建 漏洞 评估 收益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多层次博弈模型的网络风险分析和最优主动防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扫描网络得到的安全漏洞以及可能的防御策略构建网络风险分析防御模型;步骤二、根据步骤一所述的网络风险分析防御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并验证判断矩阵是否满足一致性,计算满足一致性的判断矩阵的风险权重;所述验证判断矩阵是否满足一致性,具体采用以下方法:根据攻击层各要素两两比较相对于上层直接相连准则的影响程度,构造攻击层对准则层的判断矩阵;由于准则层有三个要素,此处生成三个判断矩阵;并对所述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检验公式为:CR=CI/RI,CR为一致性比例,CI为一致性指标通过公式:CI=(λmax‑n)(n‑1)计算,其中,λmax是所求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n是成对比较因子的个数;RI是随机一致性指标;若矩阵一致性良好则继续步骤三,若不满足一致性指标,则需要对其进行一致性调整,直到满足一致性为止;步骤三、根据所构造的判断矩阵中不同漏洞对网络造成的不同影响,以及各个漏洞与防御措施的属性,结合攻防成本量化标准构建攻防博弈收益矩阵,并根据该攻防博弈收益矩阵求取理论攻防最优策略;步骤四、以步骤三得到的攻防最优策略为基础,根据判断矩阵更新算法更新判断矩阵,重新计算风险权重;所述判断矩阵更新算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第1步:设置三个集合R1、R2、R3,分别存放于判断矩阵中;第2步:提取最优攻击策略涉及的所有攻击路径上的原子攻击序号;第3步:设置集合P、Q,P用于存储最优攻击策略中的概率值,Q用于存储所述原子攻击序号;第4步:对第1步中所有判断矩阵的每个元素进行以下操作:①若矩阵中元素aij不涉及第3步中的原子攻击,则该位置元素值不变;②若aij中i∈Q且
则对该位置元素进行更新;③若aij中i∈Q且j∈Q,则该位置元素值不变;步骤五:比较步骤二与步骤四中所述的判断矩阵,计算步骤四较步骤二的风险权重下降百分比,以此来评估防御策略的优劣。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燕山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461655.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