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助动车系统的自抗扰速度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64821.9 | 申请日: | 2018-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946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杨庆华;厉庭华;屠晓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3/04 | 分类号: | G05B1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陆聪明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助动车系统的自抗扰速度控制方法。本方法为解决助动车在遇到道路不平、强逆风等摩擦干扰时速度受到影响且波动较大的问题,在助动车运动学的基础上,运用干扰观测器对助动车骑行过程中的扰动量进行估计与补偿。再把补偿的扰动量反馈回系统回路,以抵消助动车骑行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干扰。同时利用状态观测器,通过检测被控对象车轮角速度,来观测出骑车人踩踏踏板的力矩大小。基于观测出的人力力矩和实时检测到的车轮角速度,再结合电机驱动车轮辅助助力,可使得被控对象速度维持在设定的范围内,有效地实现了助动车系统在骑行过程中速度的抗干扰动态控制。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动车 系统 速度 控制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用于助动车系统的自抗扰速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助动车运动学方程,运用干扰观测器对骑行过程中的干扰量进行估计并对其补偿;利用状态观测器,检测车轮角速度和人踏踏板力矩;结合电机驱动车轮的辅助助力,实现自动平衡干扰,从而使车速稳定在设定范围内;其操作步骤如下:步骤一,助动车运动模型建立:对助动车运动系统进行总体受力分析,建立助动车系统运动模型,计算出运动方程与总体传递函数表达式;步骤二,干扰观测器设计:在步骤一建立的助动车系统运动模型基础上,利用电动被控对象输出角速度大小,结合二阶低通滤波器与系统被控对象模型,建立干扰观测器,以观测与补偿电动被控对象在骑行过程中由于摩擦所受到的干扰量;步骤三,状态观测器设计:在步骤二补偿了干扰量的基础上,利用电动被控对象输出角速度大小,结合二阶带通滤波器与系统被控对象模型,设置相应通带频率,建立状态观测器,以实时估测骑车人踩踏踏板的力矩大小;步骤四,电机辅助设计:在步骤三估测出骑车人实时踩踏踏板力矩大小的基础上,结合实时的被控对象车轮角速度大小,并与系统设定的理想角速度大小进行比较,得出两者差值,再利用电机驱动辅助电动被控对象助力;辅助比例p根据实际效果人为设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464821.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