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概念设计阶段约束系统的设计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480248.0 申请日: 2018-05-18
公开(公告)号: CN108647464B 公开(公告)日: 2019-08-09
发明(设计)人: 张君媛;王丹琦;李仲玉;舒畅;姜哲;陆炳全;郑丹枫 申请(专利权)人: 吉林大学
主分类号: G06F17/50 分类号: G06F17/50
代理公司: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代理人: 齐安全;胡景阳
地址: 130012 吉*** 国省代码: 吉林;2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公开了概念设计阶段约束系统的设计方法,为克服传统设计方法中低水平重复寻优过程的问题,其步骤:1.确定输入条件:1)乘员胸部加速度限值G;2)车内生存空间S0;3)碰撞初速度v0;4)碰撞波形:在概念设计阶段,车体前端结构尚未设计完成,因此以幅值为A0的矩形波作为碰撞波形,tv的计算式为:式中:矩形波形中A0为矩形波幅值,tv为车体速度减为0的时刻,即停车时刻;2.简化曲线处理;3.约束刚度和碰撞波形的耦合作用分析;4.求解乘员相对运动响应和约束系统固有频率:1)引入振动方程;2)求解极限时间tL、极限相对速度vL、极限相对位移DL;3)求解约束系统固有频率ω;5.输出梯形约束刚度曲线。
搜索关键词: 约束系统 概念设计阶段 固有频率 约束刚度 求解 车体 乘员胸部 传统设计 矩形波形 前端结构 求解极限 曲线处理 生存空间 输入条件 停车时刻 相对位移 振动方程 耦合作用 波幅 低水平 计算式 矩形波 车内 式中 寻优 输出 响应 引入 重复 分析
【主权项】:
1.一种概念设计阶段约束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概念设计阶段约束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步骤如下:1)确定输入条件:(1)乘员胸部加速度限值G乘员胸部加速度限值G分布在30~50g之间,G值越小代表乘员安全性要求越高;(2)车内生存空间S0车内生存空间S0定义为乘员胸部到转向盘的水平距离;在整车抗撞性的概念设计阶段,车体总布置参数基本确定,车内生存空间S0也确定;(3)碰撞初速度v0所述的碰撞初速度v0根据碰撞试验要求确定;(4)碰撞波形tv的计算式为:式中:v0为碰撞初速度,矩形波形中A0为矩形波幅值,tv为车体速度减为0的时刻,即停车时刻;2)简化曲线处理:(1)简化约束刚度曲线梯形约束系统刚度的简化参数包括:约束系统等效刚度k、乘员加速度G、乘员最大相对位移Do/v及乘员加速度达到限值时刻tL的相对位移DL,简称极限相对位移;其中:G是正向设计时根据乘员保护要求提出的胸部加速度限值,Do/v是总布置阶段已经确定好的乘员生存空间S0,k与约束系统力学参数相关,如安全带预紧量,限力等级,安全气囊充气量,泄气孔尺寸,以及吸能式转向管柱维持力;在梯形约束刚度曲线中k和DL为未知量;(2)简化碰撞波形曲线将时间域的矩形波转化到相对位移域,转化过程中矩形波的幅值A0不变,Dr0为车体停止运动时乘员的相对位移,与停车时刻tv对应;3)约束刚度与碰撞波形的耦合作用分析:利用面积相等原理,相对位移域车体加速度曲线和乘员加速度曲线的面积相等,在相对位移域上约束能量密度满足:式中:为乘员加速度,为车体加速度,xo/v为乘员相对位移;因此,矩形波与梯形约束系统刚度的对应关系图中粗虚线和实线两部分与相对位移所围成的面积相等,得到:通过上式得到约束系统刚度,其中Dr0为未知量,可以分为ΔD和DL两段:Dr0=DL+ΔD                                 (4)式中:式中Dr0为车体停止运动时乘员的相对位移,DL为称极限相对位移,ΔD为DL与Dr0之间的位移差,三个参数的单位均为m;4)求解乘员相对运动响应和约束系统固有频率:(1)引入振动方程将碰撞系统简化为单自由度模型,单自由度模型中m的振动方程为:其中乘员相对位移为:xo/v=xo‑xv                                (6)式中:m为乘员质量,单位为kg;k为约束刚度,与梯形波k值相同;xo为乘员位移,单位为m;xv为车体位移,单位为m;(2)求解极限时间tL、极限相对速度vL、极限相对位移DL根据矩形波输入下的振动方程求解,可以得到DL之前乘员的运动方程为A0为矩形波幅值,单位为g乘员的运动响应为其中:约束系统固有频率ω为:梯形约束系统刚度曲线上乘员加速度达到限值时刻tL的相对速度vL和相对位移DL的计算式分别为:解得式中:T为设定的变量;tL为梯形约束系统刚度曲线上乘员加速度达到限值时刻,单位s;A0为矩形波幅值,单位m/s2;G为乘员加速度限值,单位m/s2;(3)求解约束系统固有频率ω在tL和停车时刻tv之间,乘员将进行匀减速度运动,通过以上公式推导关于ω的方程如下:到此,约束系统固有频率求解完成;5)输出梯形约束刚度曲线:根据公式(11)与公式(14)输出梯形约束系统刚度k和极限相对位移DL,如公式(20)和(21):到此,梯形约束刚度曲线的参数G、Do/v、k和DL均已知;显示约束系统的梯形约束刚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480248.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