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收缩、高延性的工程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20371.0 | 申请日: | 2018-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269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朱俊涛;李可;汤万里;邹旭岩;王保贵;井军保;娄占涛;冯硕;和学庆;朱颖;苏智慧;朱兴华;石立帅;杨东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低收缩、高延性的工程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工程修复材料由一定比例的水泥、砂和粉煤灰作为胶凝基体与水、增强纤维和掺和剂一起搅拌而成。适量粉煤灰的掺入可以改变该材料的粘聚性、流动性和密实度,减少了水和水泥用量,且粉煤灰水化放热量少,从而减少了水化放热量,明显减少材料修复成型过程中产生的温度裂缝。掺入增强纤维有效提高该材料的抗拉强度,在材料硬化初期,由于其乱向分布的纤维的阻裂作用,能够显著控制因体积收缩引起的材料内部裂缝的发生和开展,从而减小干缩变形,而且使该种修复材料在外荷载作用下整体呈现出高延性、高耗能的特点。 | ||
搜索关键词: | 修复材料 粉煤灰 高延性 水化 增强纤维 低收缩 放热量 掺入 制备 材料内部 成型过程 荷载作用 减少材料 胶凝基体 水泥用量 体积收缩 温度裂缝 整体呈现 掺和剂 密实度 粘聚性 干缩 减小 裂缝 硬化 变形 纤维 修复 水泥 | ||
【主权项】:
1.一种低收缩、高延性的工程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工程修复材料的各组分质量份数配比为:水泥:100份;沙:40‑50份;粉煤灰:280‑320份;微硅粉:6‑10份;增强纤维:6‑8份;水:100‑120份;减水剂:2‑4份;掺和剂:0.8‑1.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520371.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梯使用强度高的对重块
- 下一篇:生态复合型海绵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