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谐振式无线充电系统中的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43180.6 | 申请日: | 2018-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327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秦会斌;吴建锋;华咏竹;杨胜英;秦宏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50/12 | 分类号: | H02J50/12;H02J7/00;H01H9/54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雷仕荣 |
地址: | 310018***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谐振式无线充电系统中的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用于根据反馈信号输出控制信号控制驱动电路进而控制无线充电系统的工作,包括限幅和过零检测电路、启动与停止电路、过流保护电路和灭弧电路,所述过流保护电路和限幅和过零检测电路与反馈信号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控制电路采用一系列逻辑器件,可以实现精确控制,同时也进一步降低了成本,有利于无线充电技术的市场推广。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谐振 无线 充电 系统 中的 控制电路 | ||
【主权项】:
1.一种谐振式无线充电系统中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电路用于根据反馈信号输出控制信号控制驱动电路进而控制无线充电系统的工作;所述控制电路包括限幅和过零检测电路、启动与停止电路、过流保护电路和灭弧电路,所述过流保护电路和限幅和过零检测电路与反馈信号相连接;所述启动与停止电路采用逻辑器件实现,用于根据所述限幅和过零检测电路、过流保护电路和灭弧电路的输出信号控制所述驱动电路;所述的限幅和过零检测电路包括二极管D1~D6、电容C1、电阻R1、施密特触发器U1,其中,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电容C1的一端相连共同与反馈信号相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相连;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与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相连;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施密特触发器U1的第2引脚相连并接地;电容C1的另一端与电阻R1的一端相连;电容R1的另一端与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第六二极管D6的阳极、施密特触发器U1的第3引脚相连;第五二极管的阳极与施密特触发器U1的第1引脚相连并接上+5V电源;施密特触发器的第4引脚连接到启动与停止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的二极管D1、D4为肖特基二极管;二极管D2、D3为稳压二极管;二极管D5、D6为开关二极管;电容C1为瓷片电容;施密特触发器U1的型号为74HC14;所述的启动与停止电路包括施密特触发器U2、U6与U7、与门U3和U4、D触发器U5、二极管D7、电阻R2、电容C2,其中,D触发器U5的第1引脚与施密特触发器U7的输出端相连;施密特触发器U7的输入端与二极管D7的阴极、电容C2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相连;电容C2另一端接地;第2引脚接地;第3引脚与经过限幅和过零检测电路的信号、施密特触发器U2的输入端、与门U4的第1引脚相连;施密特触发器U2的输出端与与门U3的第一引脚相连,第4引脚与二极管D7的阳极、电阻R2的另一端、施密特触发器U6的输出端相连;第5引脚与与门U3的第2引脚、与门U3的第2引脚相连;与门U3和与门U4的输出端连接驱动电路;第6引脚悬空;所述的施密特触发器U2、U6和U7的型号是74HC14;与门U3和U4型号为74HC08、D触发器型号为74HC74;所述的过流保护电路包括二极管D8~D11、电容C3~C6、电阻R3~R5、电容C3~C6、可变电阻VR1、电压比较器U9;电压比较器U9的第1引脚与第4引脚、电容C6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二极管D9与D11的阴极相连并接地;二极管D9的阳极与二极管D8的阴极、反馈信号的一端相连;二极管D11的阳极与二极管D10的阴极、反馈信号的另一端相连;第2引脚与可变电阻VR1的滑动端、电容C5的一端相连;电容C5的另一端与可变电阻VR1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相连并接地;可变电阻VR1的另一端与电阻R4的一端相连;第3引脚与电阻R3的另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二极管D8和D10的阳极相连;第5引脚和第6引脚相连;第7引脚与电容C6的另一端、电阻R5的一端相连;电阻R5的另一端接+5V电源;第8引脚与电阻R4的另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相连并接上+9V电源;所述的电压比较器U9的型号为LM311;所述的灭弧电路包括555芯片U10与U11、电阻R6~R14、电容C7~C14、二极管D12~D14、滑动变阻器VR2与VR3、光纤头U12与U13、施密特触发器U14、与门U15、D触发器U16;555芯片U10的第1引脚与第7引脚相连并接地;第2引脚与第6引脚、电容C7、电阻R6的一端相连;电阻R6的另一端接滑动变阻器VR2的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第3引脚与滑动变阻器VR2的另一端、电容C10的一端相连;第4引脚与第七电阻R7、第十二二极管的阳极、第八电阻的一端、555芯片U11的第8引脚、滑动变阻器VR3的一端相连;第5引脚与第八电容C8的一端相连;第八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第8引脚与第九电容C9的一端相连;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555芯片U11的第1引脚接地;第2引脚与第十电容C10的另一端、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第十二二极管D12的另一端相连;第3引脚与第十电阻R10的一端、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相连;第4引脚接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第5引脚与第十二电容C12的一端相连;第十二电容C12的另一端接地;第6引脚与第7引脚、第九电阻R9的一端、第十三电容C13的一端相连;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与滑动变阻器VR3的另一端相连;第8引脚与第十一电容C11的一端相连;第十一电容C11的另一端接地;光纤头U12的第2引脚与第6引脚、第7引脚、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相连;第3引脚接地;光纤头U13的第2引脚与第6引脚、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第十四电容C14的一端相连;第十四电容C14的另一端接地;第3引脚与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施密特触发器U14的输入端、第十四二极管D14的阳极相连;第十四二极管D14的阴极接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接+5V电源;第7引脚接地;施密特触发器U14的输出端与与门U15的第1引脚、D触发器U16的第3引脚相连;与门U15的第2引脚与D触发器U16的第5引脚相连;D触发器U16的第1引脚悬空;第2引脚与第4引脚相连并接+5V电源;第6引脚接第十四电阻R14;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二极管D13与D14为发光二极管。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543180.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