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重调节的便携式阀门的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53621.0 | 申请日: | 2018-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536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高万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林余 |
主分类号: | F16K11/044 | 分类号: | F16K11/044;F16K27/02 |
代理公司: | 濮阳华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6 | 代理人: | 王传明 |
地址: | 3118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重调节的便携式阀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一种多重调节的便携式阀门,包括阀门基座、整体调节装置、单体调节装置、负压固定装置;所述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连接输入管、输出管;步骤2,吸附固定;步骤3,同步调节输出管流体流速。本发明提供一种多重调节的便携式阀门的使用方法,可以根据实际工况选择合适数量的输出管与所述流出管腔连接,然后通过单体调节装置将没有连接输入管的流出管腔关闭,进而实现一根输入管输入流体而多个输出管输出流体的通路;可以通过整体调节装置调节所有输出管的流体流速;可以通过单体调节装置调节单一输出管的流体流速;方便携带,易于固定,结构合理,操作简单。 | ||
搜索关键词: | 输出管 多重调节 阀门 调节装置 流体流速 输入管 整体调节装置 流出管 负压固定装置 阀门基座 实际工况 输出流体 输入流体 同步调节 吸附固定 携带 | ||
【主权项】:
1.一种多重调节的便携式阀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一种多重调节的便携式阀门,包括阀门基座(1)、整体调节装置(2)、单体调节装置(3)、负压固定装置(4);所述阀门基座(1)呈圆柱型,所述阀门基座(1)包括:输入侧孔(11),设在所述所述阀门基座(1)侧壁下半部分;环形管腔(12),同心设在所述阀门基座(1)内,与所述输入侧孔(11)连通设置;连通纵孔(13),设有至少三只,周向均布在环形管腔(12)上方并与环形管腔(12)连通;流出侧腔(14),横截面呈圆角矩形,所述流出侧腔(14)沿所述阀门基座(1)径向设在对应的连通纵孔(13)上方并与连通纵孔(13)连通,所述流出侧腔(14)远心端成型有流出侧孔(14a),所述流出侧腔(14)内还设有第一压簧(14b);滑动细管(15),与所述流出侧腔(14)一一对应,所述滑动细管(15)经由流出侧孔(14a)后插入流出侧腔(14)内,所述滑动细管(15)穿过对应的第一压簧(14b)设置,所述滑动细管(15)的近心端还设有滑动粗管(15a),所述滑动粗管(15a)横截面成型为与流出侧腔(14)匹配的圆角矩形状,所述滑动粗管(15a)远心端与所述第一压簧(14b)抵接,沿所述滑动细管(15)、滑动粗管(15a)还设有流出管腔(15b),所述流出管腔(15b)位于滑动粗管(15a)内的部分下端设有流出开口(15c),使得当所述滑动粗管(15a)克服第一压簧(14b)作用力移动至流出侧腔(14)远心端时,所述流出开口(15c)与流通纵孔(13)对齐;所述整体调节装置(2)包括:主动管腔(21),环形截面,所述主动管腔(21)同心设在所述阀门基座(1)上端面中心,所述主动管腔(21)内壁成型有环形的限位凹环(21a),所述主动管腔(21)内可转动的设有主动锥管(21b),所述主动锥管(21b)内壁成型有与所述限位凹环(21a)插接配合的限位插头(21c),所述主动锥管(21b)下端面成型为上宽下窄的主动锥头,所述主动管腔(21)内还设有用以驱动主动锥管(21b)上行的第二压簧(21d);从动管腔(22),所述从动管腔(22)沿阀门基座(1)径向周向均布在主动管腔(21)外壁,所述从动管腔(22)与所述流出侧腔(14)一一对应,所述从动管腔(22)远心端设有与对应流出侧腔(14)连通的矩形横孔(22a),所述从动管腔(22)内可转动的设有从动锥轮(22b),所述从动锥轮(22b)近心端成型有与主动锥头传动连接的从动锥头,所述从动锥轮(22b)沿其轴向成型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内螺纹内还螺接有横置螺杆(22c),所述横置螺杆(22c)远心端设有与对应矩形横孔(22a)插接的矩形横杆(22d),所述矩形横杆(22d)插入对应的流出侧腔(14)内并与滑动粗管(15a)抵接;所述单体调节装置(3)包括:主动转孔(31),周向均布在所述阀门基座(1)上端面位于主动管腔(21)内的部分,所述主动转孔(31)与连通纵孔(13)一一对应,所述主动转孔(31)内可转动的插设有主动转轴(31a);从动转孔(32),与所述主动转孔(31)一一对应,连通设在对应的主动转孔(31)下端,所述从动转孔(32)位于对应的从动管腔(22)正下方,所述从动转孔(32)内可转动的设有与所述主动转轴(31a)传动连接的从动转盘(32a),所述从动转盘(32a)中心设有第二内螺纹,所述从动转孔(32)下端与第二内螺纹对应处设有矩形纵孔(32b),所述第二内螺纹螺接有纵置螺杆(32c),所述纵置螺杆(32c)下端成型有与矩形纵孔(32b)插接配合的矩形纵杆(32d),所述矩形纵杆(32d)下端设有驱动插头(32e);调节横孔(33),与所述从动转孔(32)一一对应,所述调节横孔(33)沿阀门基座(1)径向设在对应的从动转孔(32)正下方,所述调节横孔(33)上端与矩形纵孔(32b)连通,所述调节横孔(33)远心端与环形管腔(12)连通,所述调节横孔(33)内可滑动的插设有调节芯杆(33a),所述调节芯杆(33a)远心端插入环形管腔(12)内并位于对应的连通纵孔(13)下方,所述调节芯杆(33a)近心端成型有带孔凸耳(33b),所述带孔凸耳(33b)内设有由上而下逐渐向阀门基座(1)中心倾斜的从动插孔(33c),所述从动插孔(33c)与所述驱动插头(32e)插接配合;所述负压固定装置(4)包括:中置螺管(41),沿纵向螺接在所述阀门基座(1)中央;橡胶吸盘(42),所述橡胶吸盘(42)上端面外沿通过连接圆环(42a)粘接在所述阀门基座(1)下端面,所述连接圆环(42a)密布有透气孔,所述橡胶吸盘(42)上端面中部设有穿过所述中置螺管(41)设置的中置拉杆(42b),所述中置拉杆(42b)上端成型有卡止在中置螺管(41)上边的中置凸块;所述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连接输入管、输出管:步骤1.1,将输入管与输入侧孔(11)连接;步骤1.2,根据实时需求,将所需数量的输出管分别与流出管腔(15b)连接;步骤1.3,预关闭没有连接输出管的流出管腔(15b):对于没有与输出管连接的流出管腔(15b)来讲,调节其对应的单体调节装置(3)使对应的流出开口(15c)闭合,避免流体从该流出管腔(15b)内流出:转动所述主动转轴(31a)带动所述从动转盘(32a)转动;由于所述矩形纵杆(32d)受矩形纵孔(32b)作用无法转动,所述从动转盘(32a)驱动所述纵置螺杆(32c)、矩形纵杆(32d)、驱动插头(32e)下行;所述驱动插头(32e)作用于从动插孔(33c)进而驱动调节芯杆(33a)插入到环形管腔(12)内,所述调节芯杆(33a)将对应的连通纵孔(13)封闭,对应的流出管腔(15b)封闭;步骤2,吸附固定:将所述橡胶吸盘(42)贴在光滑平面上;旋转所述中置螺管(41)使其在所述阀门基座(1)内旋转上升;所述中置螺管(41)作用于中置凸块进而拉动所述中置拉杆(42b)上行,所述橡胶吸盘(42)中部向上隆起,所述橡胶吸盘(42)与光滑平面之间气压降低,产生负压并吸附固定;步骤3,同步调节输出管流体流速:向下按压所述主动锥管(21b)使其克服第二压簧(21d)的作用力下行,使得所述主动锥管(21b)与各个从动锥轮(22b)传动连接;所述主动锥管(21b)带动所述从动锥轮(22b)转动;由于所述矩形横杆(23a)受所述矩形横孔(22a)作用而无法转动,所述从动锥轮(22b)驱动所述横置螺杆(23)、矩形横杆(23a)向远心端移动;所述矩形横杆(23a)推动滑动粗管(15a)、滑动细管(15)向外移动,直至所述流出管腔(15b)下端的流出开口(15c)逐渐与所述连通纵孔(13)对齐;所述输入管、输入侧孔(11)、环形管腔(12)、连通纵孔(13)、流出开口(15c)、流出管腔(15b)、输出管形成连通的通路,经由输入管流入的流体从各个输出管分别输出;继续转动所述主动锥管(21b),所述流出管腔(15b)下端的流出开口(15c)与连通纵孔(13)对齐的部分越大,各个输出管内的流体输出速度越快。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林余,未经陈林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553621.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横向卡接式水处理水龙头
- 下一篇:一种压力转换活门及其油路转换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