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挥发性有机物降解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69339.1 | 申请日: | 2018-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31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邢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赛娥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B01D53/86;B01D53/44;B01D53/00;B01D5/00;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有机物降解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挥发性有机物降解方法,本方法采用的光降解设备利用加热机构使有机物挥发,并使挥发的有机物经过第一光催化机构进行初步降解之后,利用冷凝机构将挥发出的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冷凝除去。玻璃罩和压缩机构能够有效的利用自然光进行第二步光催化降解,球形的第一固定壳体以及玻璃罩结构能够大大增加光催化效率。第二光催化机构能够进行第三步光催化降解,利用透液板上设置的催化液,有效防止遗漏的未降解的有机物流出。加热机构利用第一光发电板和第二光发电板进行加热,节约能源。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挥发性 有机物 降解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挥发性有机物降解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有机物通入好氧池中,好氧池中的好氧细菌对有机物进行部分降解;S2,将S1中排出的有机物通入厌氧池中,厌氧池中的厌氧细菌对有机物进行降解;S3,将S2中排出的有机物通入光降解设备中进行降解;S4,将S3中排出的废气通入大气中;本方法中采用的光降解设备包括处理罐(1)、固定支撑板(2)、加热机构(3)、第一光催化机构(4)、玻璃罩(5)、进液机构(6)、第二光催化机构(7)、压缩机构(8)、冷凝机构(9)及支撑隔板(9A),所述处理罐(1)内设有所述支撑隔板(9A),所述处理罐(1)上位于所述支撑隔板(9A)的一侧设有所述加热机构(3),所述加热机构(3)包括第一进液管(31)、蒸发板(32)、电热丝(33)、第一光发电板(34)、第一固定壳体(35)及第二光发电板(36),所述第一进液管(31)设于所述处理罐(1)的一侧,所述处理罐(1)内位于所述支撑隔板(9A)一侧的内腔底部设有所述蒸发板(32),所述蒸发板(32)的底部设有所述电热丝(33),所述支撑隔板(9A)上位于所述蒸发板(32)的顶部设有所述第一光发电板(34),所述支撑隔板(9A)的顶部连接有所述固定壳体,所述固定壳体的表面上设有所述第二光发电板(36),所述第一光发电板(34)、所述第二光发电板(36)及所述电热丝(33)之间电性连接;所述处理罐(1)内位于所述蒸发板(32)的顶部设有所述第一光催化机构(4);其中,所述第一光催化机构(4)包括第二进液管(41)、第一紫外灯(42)及雾化喷头(43),所述第二进液管(41)设于所述处理罐(1)的侧壁,所述第二进液管(41)贯入所述处理罐(1)的内部连接于所述雾化喷头(43),所述第一紫外灯(42)设于位于所述雾化喷头(43)的底部的所述处理罐(1)的内腔侧壁;所述处理罐(1)位于所述雾化喷头(43)的底部设有所述冷凝机构(9),所述冷凝机构(9)包括第二固定壳体(91)、冷凝管(92)及第二出水管(93),所述第二固定壳体(91)设于所述处理罐(1)和所述支撑隔板(9A)之间的内腔中,所述雾化喷头(43)设于所述第二固定壳体(91)的底部,所述第二固定壳体(91)位于所述雾化喷头(43)的两侧设有第一通气孔(91a),所述第二固定壳体(91)的顶部设有第二通气孔(91b),所述第二固定壳体(91)内设有连通至所述第一通气孔(91a)和所述第二通气孔(91b)的所述冷凝管(92);所述固定壳体内位于所述冷凝管(92)的底部设有所述第二出水管(93);所述玻璃罐设于所述处理罐(1)的顶端,且所述玻璃罐与所述第二光催化板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所述第一固定壳体(35)内设有所述压缩机构(8);其中,所述压缩机构(8)包括活塞(81)、弹簧(82)、连接绳(83)及电动马达(84),所述活塞(81)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外壳体的内腔内,且所述第二光发电板(36)的顶面上设有连通至该空腔的开口,所述活塞(81)的底部连接有所述连接绳(83)的一端,所述连接绳(83)的另一端缠绕于所述带的电动马达(84)的转轴上,所述电动马达(84)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壳体(35)内,所述连接绳(83)上套接有所述弹簧(82);所述处理罐(1)上设有所述进液机构(6),所述进液机构(6)包括第三进液管(61)及电磁阀(62),所述第三进液管(61)贯入所述处理罐(1)连通至所述第一固定壳体(35)的内腔中,所述第三进液管(61)上设有所述电磁阀(62);所述处理罐(1)内位于所述支撑隔板(9A)的另一侧设有所述第二光催化机构(7),所述第二光催化机构(7)包括第二紫外灯(71)、透液板(72)及第一出水管(73),所述处理罐(1)内位于所述支撑隔板(9A)的另一侧设有所述透液板(72),所述处理罐(1)的内腔侧壁位于所述透液板(72)的顶部设有所述第二紫外灯(71),所述处理罐(1)上位于所述透液板(72)的底部的内腔底部设有所述第二出水管(93);所述处理罐(1)的底部设有所述固定支撑板(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赛娥,未经丁赛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569339.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