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双缓冲层三维复合结构硅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74575.2 | 申请日: | 2018-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772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涛;屈龙;杜庆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38;H01M4/62;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田洲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双缓冲层三维复合结构硅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商业化的硅粉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原料,首先对硅粉原料进行预处理,使之表面形成官能团,这种官能团具有阻止原料发生团聚和增加它与包覆层的粘结性双重作用;然后对此原料进行导电聚合物的包覆,我们选取的导电聚合物为具有极好导电性和延展性的聚苯胺,最后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将石墨烯包裹在材料上;此材料具有双缓冲层三维结构,有效缓解了原材料的体积膨胀效应,为高比能锂离子电池更广泛的应用、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动力保障。 | ||
搜索关键词: | 双缓冲层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三维复合结构 导电聚合物 锂离子电池 石墨烯基 硅粉 制备 预处理 静电吸附作用 体积膨胀效应 导电性 延展性 新能源汽车 表面形成 负极原料 三维结构 双重作用 有效缓解 包覆层 聚苯胺 石墨烯 粘结性 包覆 团聚 应用 健康 | ||
【主权项】:
1.一种具有双缓冲层三维复合结构硅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缓冲层的构架:1)、将硅粉分散液和导电聚合物两者混合,超声分散搅拌均匀;2)、酸化处理步骤1)溶液;3)、随后将过硫酸铵溶解在水里,逐滴加入到反应体系里面;4)、冰浴条件下,搅拌反应;5)、反应完成后,将所得液体离心,洗涤至中性,真空干燥后研磨,获得第一缓冲层架构的原料;第二缓冲层的链接:6)、将步骤5)获得第一缓冲层架构的原料分散在水里,超声形成均匀的分散液;7)、将石墨烯研磨后分散在水里,超声形成石墨烯溶液;8)、将步骤6)的分散液和步骤7)的石墨烯溶液两者混在一起,强力搅拌后离心并真空干燥得到双缓冲层硅石墨烯基复合材料;9)、将得到双缓冲层硅石墨烯基复合材料与乙炔黑、粘结剂混合,涂在铜箔上,辊压,裁片,得到锂离子电池负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574575.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