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稀土微合金化改善低合金贝氏体钢低温冲击韧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77030.7 | 申请日: | 2018-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649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培;蒋中华;李殿中;李依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1C7/00 | 分类号: | C21C7/00;C21C7/06;C21C7/064;C21C7/072;C21C7/10;C22C33/04;C22C38/22;C22C38/24 |
代理公司: | 11522 北京煦润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梁永芳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钢铁材料领域,具体为一种采用稀土微合金化改善低合金贝氏体钢低温冲击韧性的方法,适应于解决低合金贝氏体钢大型铸锻件心部淬不透,低温冲击韧性偏低且不稳定问题。该方法通过在钢水VD/VOD/AOD/RH处理后,钢水中氧含量低于30ppm,硫含量低于30ppm时,按照吨钢添加0.1~0.5kg氧含量不超过150ppm的高纯La、Ce或La+Ce稀土合金,而后进行适当的软吹处理,达到使部分稀土固溶在钢中的目的,进而实现通过稀土元素强烈的微合金化抑制材料固态相变过程中碳扩散,提升低合金贝氏体钢淬透性,改善材料低温冲击韧性的目标,进而解决当前低合金贝氏体钢大型铸锻件,由于淬火冷速有限导致心部获得粗大的粒状贝氏体组织,低温冲击韧性偏低且不稳定问题。 | ||
搜索关键词: | 低温冲击韧性 贝氏体钢 低合金 大型铸锻件 微合金化 稳定问题 钢水 心部 稀土 粒状贝氏体组织 改善材料 钢铁材料 固态相变 稀土合金 稀土元素 抑制材料 淬透性 碳扩散 淬火 高纯 固溶 冷速 软吹 | ||
【主权项】:
1.一种采用稀土微合金化改善低合金贝氏体钢低温冲击韧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在钢水经过VD/VOD/AOD/RH处理后期,钢水中氧含量低于30ppm,硫含量低于30ppm时,添加符合要求的纯稀土或稀土合金,添加稀土后进行软吹处理,促进稀土反应产物的上浮去除;/n(2)按照吨钢添加0.1~0.5kg氧含量不超过150ppm的纯La、Ce或La+Ce稀土合金,纯稀土使用铁箔包裹或者其他钢制容器盛装;/n(3)冶炼完成后,后续铸造、锻造和热处理工艺按照常规工艺进行。/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577030.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