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宽量程风速仪及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45381.7 | 申请日: | 2018-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642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秦明;宋坤;吴启强;黄庆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P5/10 | 分类号: | G01P5/10;G01P5/08;G01P13/02;G01P21/02 |
代理公司: | 32200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田凌涛 |
地址: | 214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宽量程风速仪,包括底座(1)、感风平台(2)、弹性支撑柱(3)、隔热板(4)、加热元件(5)、四个测温元件(61)、四根刚性支撑柱(71)、四块矩形平面下电极(81)和四个电极组,基于上述硬件进行组合,构建超宽量程风速仪,并与之相应提出针对所设计超宽量程风速仪的制造方法,具有如下优点:1)在低风速下具有极高的精度;2)可在高风速下精确测量风速风向数据;3)在中等风速下,两组测量原理获得风速可进行相互验证和校准,进一步提高传感器的精度;4)两组原理所获测风数据可以用于传感器的自检,实现传感器好坏的自动判断;5)感风平台(2)的倒扣杯形设计可以有效阻挡灰尘和雨水等影响电容敏感元件。 | ||
搜索关键词: | 超宽 量程 风速仪 传感器 风速 两组 弹性支撑柱 刚性支撑柱 测风数据 测量风速 测量原理 测温元件 风向数据 加热元件 矩形平面 敏感元件 影响电容 自动判断 倒扣杯 低风速 电极组 高风速 隔热板 下电极 校准 构建 自检 底座 制造 验证 雨水 阻挡 | ||
【主权项】:
1.一种超宽量程风速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感风平台(2)、弹性支撑柱(3)、隔热板(4)、加热元件(5)、四个测温元件(61)、四根刚性支撑柱(71)、四块矩形平面下电极(81)和四个电极组;/n其中,底座(1)的上、下表面彼此平行,弹性支撑柱(3)的其中一端与底座(1)上表面的中心位置相固定连接,且弹性支撑柱(3)所在直线与底座(1)上表面相垂直;感风平台(2)的上、下表面彼此平行,感风平台(2)上表面中心位置与下表面中心位置、在垂直于感风平台(2)上表面方向上的投影彼此相重合;弹性支撑柱(3)的另一端与感风平台(2)下表面的中心位置相固定连接,且弹性支撑柱(3)所在直线与感风平台(2)下表面相垂直;/n隔热板(4)内嵌设置于感风平台(2)的上表面,且隔热板(4)的上表面与感风平台(2)的上表面相平齐,以及隔热板(4)表面中心位置与感风平台(2)上表面中心位置彼此相重合;感风平台(2)上表面、位于隔热板(4)正下方的位置设置凹陷区,且感风平台(2)上表面的中心位置位于凹陷区内;加热元件(5)固定设置于隔热板(4)下表面的中心位置;四个测温元件(61)均位于凹陷区内,四个测温元件(61)围绕加热元件(5)、分别设置于隔热板(4)的下表面,且四个测温元件(61)围绕加热元件(5)呈正交对称分布;感风平台(2)下表面、围绕感风平台(2)下表面中心位置设置四个矩形凹槽,各矩形凹槽内底面所在平面均与感风平台(2)下表面所在平面相平行,矩形凹槽的内部结构为长方体,四个矩形凹槽敞开口中心位置围绕感风平台(2)下表面中心位置呈正交对称分布,隔热板(4)下表面中心位置到各矩形凹槽长边的距离所在直线、与隔热板(4)下表面中心位置到该矩形凹槽长边中点位置连线所在直线相重合;/n四个矩形凹槽与四个测温元件(61)彼此一一对应,以俯视感风平台(2)上表面方向的投影,感风平台(2)上表面中心位置分别到各测温元件(61)的中心位置连线所在直线、分别与感风平台(2)上表面中心位置到对应矩形凹槽中心位置连线所在直线相重合;/n各个矩形凹槽、各根刚性支撑柱(71)、各块矩形平面下电极(81)、各个电极组四者彼此一一对应;各个电极组分别均包括两块矩形平面上电极(91),矩形平面上电极(91)长边的长度与矩形凹槽内底面长边的长度相适应,矩形凹槽内底面宽边的长度大于矩形平面上电极(91)宽边长度的两倍,各电极组中两块矩形平面上电极(91)固定设置于对应矩形凹槽的内底面上,各电极组中两块矩形平面上电极(91)彼此共面,各块矩形平面上电极(91)的长边均与对应矩形凹槽内底面长边相平行,各块矩形平面上电极(91)的宽边分别与对应矩形凹槽内底面上对应宽边相对接,各电极组中两块矩形平面上电极(91)彼此相对长边之间保持间隙;矩形平面下电极(81)的长边长度短于矩形平面上电极(91)的长度,矩形平面下电极(81)的宽边长度大于各电极组中两块矩形平面上电极(91)相对长边之间的间隙间距;各块矩形平面下电极(81)分别位于对应电极组中两块矩形平面上电极(91)之间间隙的正下方,矩形平面下电极(81)所在平面与对应电极组中两块矩形平面上电极(91)所在平面相平行,矩形平面下电极(81)所在平面与对应电极组中两块矩形平面上电极(91)所在平面之间保持预设间距间隙,且矩形平面下电极(81)长边与对应电极组中矩形平面上电极(91)长边相平行;各根刚性支撑柱(71)的其中一端与对应矩形平面下电极(81)下表面中心位置相固定连接,且各根刚性支撑柱(71)所在直线分别与对应矩形平面下电极(81)所在面相垂直,各根刚性支撑柱(71)的另一端垂直固定连接于底座(1)的上表面。/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645381.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飞机跑道侧风测量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集成型风速传感器及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