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HMM模型的室内移动轨迹数据的预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47384.4 | 申请日: | 2018-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821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李波;张睿霖;刘民岷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4/029 | 分类号: | H04W4/029;H04W4/33 |
代理公司: | 电子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51203 | 代理人: | 甘茂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室内移动轨迹管理及预测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基于HMM模型的室内移动轨迹数据的预测方法,用以实现对于室内空间下,基于HMM轨迹数据预测。本发明首先,基于历史轨迹序列,取历史轨迹序列连续不重复点间的最小欧式距离为网格单元边长,对室内空间模型进行分层网格化,生成网格空间;基于网格空间,对历史轨迹数据进行投影,生成网格序列,对网格序列进行预处理,生成的历史网格轨迹数据库;然后,在DBSCAN算法基础上进行聚类,生成聚类信息库,并根据聚类信息表构造HMM模型;最后,基于训练好的HMM模型,使用Viterbi算法进行预测。本发明提供了室内轨迹数据位置预测方法,有效提高预测轨迹数据的准确性,进而优化室内轨迹数据管理系统的性能。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hmm 模型 室内 移动 轨迹 数据 预测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HMM模型的空间移动轨迹位置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基于历史轨迹序列,取历史轨迹序列连续不重复点间的最小欧式距离为网格单元边长,对室内空间模型进行分层网格化,生成网格空间;步骤2:基于步骤1生成的网格空间,对历史轨迹数据进行投影,生成网格序列,对网格序列进行预处理,生成的历史网格轨迹数据库;步骤3:根据步骤2生成的历史网格轨迹数据库,在DBSCAN算法基础上进行聚类,生成聚类信息库;步骤4:构造HMM模型:步骤4.1:根据聚类信息表,选定HMM模型的隐状态为聚类生成的簇{C1,C2,...Cm},m为聚类生成的簇类的数量,观测序列为网格空间中的所有网格点:{g1,g2,..gn},n为观测序列的长度;设置初始状态概率矩阵λ:
其中,k为离室内入口距离最近的簇的数量,设置该k个离室内入口距离最近的簇的初始状态为均匀分布,初始状态概率为1/k、其余状态概率为0;步骤4.2:根据融合拐角、停留时间和欧式距离三个特征计算初始状态转移概率A及混淆矩阵B,构造HMM初始模型;步骤4.3:基于步骤4.2构造的HMM初始模型,采用前向后向算法,以及Baum—Welch算法对输入观测序列进行模型训练;训练过程中,当状态转移概率矩阵A中时出现自转概率aij,i=j为零时,则采用线性平滑的方法将第i行元素更新为![]()
其中,
stoptime(Ci)表示簇Ci内所有网格点的停留时间stoptime的最大值,aij为状态转移矩阵A中的第i行,第j列的值,max(aij)表示状态概率转移矩阵A中第i行的概率最大值,Logisitic为数据归一化对数Logistic模式;当混淆矩阵B第i行中0元素的个数大于
时,则采用线性平滑的方法将混淆矩阵B第i行更新为![]()
其中,εb为预设值,zi为混淆矩阵B中第i行中0元素的个数;步骤5:基于步骤4中训练好的HMM模型,使用Viterbi算法进行预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647384.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