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双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实现折射率传感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51909.1 | 申请日: | 2018-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011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发明(设计)人: | 桑田;王啦;尹欣;齐红龙;王跃科;王继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41 | 分类号: | G01N21/41;G01N21/55;G01N21/55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21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实现折射率传感的方法,属于微机电系统领域。通过在光栅层的上、下方覆盖金属薄层,形成金属‑介质复合结构,针对TM偏振光,利用光栅提供波矢匹配,在金属‑介质分界面激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利用介质光栅脊与其上下金属界面形成的双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实现光场能量的高度局域和共振吸收增强,使得反射光能量急剧下降,在宽带高反射光谱中形成反射谷。外界环境折射率的微小变化将引起反射谷位置的显著移动,通过监测反射光谱中反射谷位置的移动,实现对不同分析物样品的识别。 | ||
搜索关键词: | 等离子体共振 双重表面 折射率 反射 谷位置 传感 激发表面等离子体 微机电系统领域 金属 反射光能量 分析物样品 光栅 波矢匹配 反射光谱 复合结构 共振吸收 光场能量 介质光栅 金属薄层 金属界面 外界环境 微小变化 分界面 高反射 光栅层 移动 共振 光谱 宽带 监测 覆盖 | ||
【主权项】:
1.一种光栅,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栅具有金属‑介质复合结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651909.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