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77065.8 | 申请日: | 201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65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孟胜喜;霍清萍;王兵;彭学丰;孟泽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孟胜喜 |
主分类号: | A61K36/902 | 分类号: | A61K36/902;A61P9/10;A61P25/00;A61K35/62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武媛;吕学文 |
地址: | 20003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由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天麻15‑25份、钩藤15‑25份、川芎8‑12份、丹参10‑15份、葛根10‑15份、鸡血藤15‑30份、三棱5‑10份、水蛭1‑3份、地龙4‑8份。上述中药组合物可以显著改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D‑D二聚体及血液黏度水平,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降低血清D‑D及FIB水平及动脉硬化指数,疗效明显优于西药,且无明显毒副作用。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简便易行,易生产制备,可最大限度的提取各药物组分的有效成分。 | ||
搜索关键词: | 中药组合物 缺血性 眩晕 制备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血浆纤维蛋白原 制备方法和应用 动脉硬化指数 毒副作用 临床症状 血液黏度 原料制备 重量份数 鸡血藤 血清 天麻 川芎 丹参 地龙 葛根 钩藤 三棱 水蛭 西药 治疗 生产 | ||
【主权项】:
1.一种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天麻15‑25份、钩藤15‑25份、川芎8‑12份、丹参10‑15份、葛根10‑15份、鸡血藤15‑30份、三棱5‑10份、水蛭1‑3份、地龙4‑8份。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孟胜喜,未经孟胜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677065.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胆囊炎的中药
- 下一篇:一种治疗肺结核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