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套管泥浆中振荡器的运动及其对套管作用的分析评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02491.2 | 申请日: | 2018-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848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刘延强;赵德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30/17;G06F113/14;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李宏伟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套管泥浆中振荡器的主要运动行为及其对套管作用的分析评估方法,从振荡器启动开始,通过运动方程计算记录发生时间t |
||
搜索关键词: | 套管 泥浆 振荡器 运动 及其 作用 分析 评估 方法 | ||
【主权项】:
1.套管泥浆中振荡器的运动及其对套管作用的分析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从振荡器启动开始,运动方程为式(1),当
或
时,由式(1)试算出与套管第一次碰撞时间t1,由式(6)、式(5)解得与套管第一次碰撞后角速度
和碰撞冲量I,记为
I1,碰撞时角位移为
或
(2)以
为初始条件,振荡器与套管第一次碰撞后的运动方程为式(7),当
或
时由式(7)试算出与套管第二次碰撞时间t2,由式(8)、式(5)解得与套管第二次碰撞后角速度
和碰撞冲量I,记为
I2,碰撞时角位移为
或
(3)以此类推,在获得第i‑1次碰撞后的ti‑1,
Ii‑1后,以
为初始条件,振荡器与套管第i‑1次碰撞后的运动方程为式(10),由
或
与式(10)试算法解得初始到第i次撞击套管经历的时间刻ti,碰撞时角位移为
或
由式(11)、式(5)解得与套管第i次碰撞后角速度
和碰撞冲量I,记为
Ii;如此最终获得一系列振荡器对套管的作用时间与碰撞冲量ti、Ii;据此评估振荡器对套管的作用情况;其中,套管中的振荡器的运动受到套管的限制,当横向位移达到振荡器外半径与套管内半径差时,就会与套管发生碰撞,设套管内径为D1,振荡器与套管发生碰撞时,振荡器达到最大角位移为
式中,
为振荡器轴线与z轴的夹角,D1为套管内径,l为振荡器长度,D为振荡器外筒外径,l1为振荡器顶部离悬点O的距离,α为振荡器底部形心和与套管接触点分别与悬点O的连线间夹角;振荡器开动前,振荡器静止,角位移
角速度
即初始条件为
振荡器运动方程为
式中,ξ为振荡器系统的阻尼比,p为振荡器系统的固有频率,
为振荡器的衰减固有频率,ω为振荡器转子转动角速度,α0为振荡器系统稳态响应初相位,Φ为振荡器系统稳态响应振幅;设振荡器与套管发生碰撞恢复系数为k,
式中,v1、u1分别为碰撞前后振荡器与套管接触点的速度,则
式中,
分别为碰撞前后振荡器在x1z1平面内的角速度,代入式(2)有
对于振荡器与套管的碰撞恢复系数k=0.56,根据冲量矩定理,有
式中,I为套管作用于振荡器的冲量,JO为振荡器系统对O轴的转动惯量,由式(3)、(4)解得
由
或
与式(1)采用试算法解得初始到第一次撞击套管经历的时间t1,第一次撞击套管时的角位移与角速度分别为
由式(5)、式(6)解得第一次碰撞后角速度
和碰撞冲量I,记为
I1,振荡器受到碰撞后,将以
为初始条件,运动方程为
由
或
与式(7)试算法解得初始到第二次撞击套管经历的时间刻t2,第二次撞击套管时的角位移与角速度分别为
由式(5)、式(8)解得第二次碰撞后角速度
和碰撞冲量I,记为
I2,振荡器受到第二次碰撞后,将以
为初始条件,运动方程为
以此类推,在获得第i‑1次碰撞后的ti‑1,
Ii‑1后,以
为初始条件,运动方程为
由
或
与式(10)试算法解得初始到第i次撞击套管经历的时间刻ti,第i次撞击套管时的角位移和角速度分别为
由式(5)、式(11)解得第i次碰撞后角速度
和碰撞冲量I,记为
Ii,振荡器受到碰撞后,将以
为初始条件,运动方程为
由此,确定套管中振荡器的运动行为和对套管的作用状况。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702491.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