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浓度废水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08898.6 | 申请日: | 2018-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739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任大军;李胜;叶俊;张淑琴;张晓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张火春 |
地址: | 43008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浓度废水的处理方法。其方案是:稀释后的高浓度废水进入水解酸化组合池,投加已驯化的厌氧污泥,沉淀后的上清液进入组合气浮池;向组合气浮池投加混合物Ⅰ,气浮后的上清液依次进入第一pH调整池、第一中间池、微电解装置和第二pH调整罐,处理后的出水进入高效沉淀池后投加混合物Ⅲ,沉淀后的上清液依次进入第二中间池、第一UASB厌氧反应器和第二UASB厌氧反应器,反应后的上清液进入好氧生化池;向好氧生化池中投加好氧活性污泥,好氧生化后的上清液进入MBR膜反应器;MBR膜反应器的出水经碳滤器过滤后达到排放标准。本发明具有环境友好、安全稳定、运行高效和投入较低的特点,能同时高效降解有机污染物和收集沼气。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浓度 废水 处理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高浓度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高浓度废水经集水池缓存后进入稀释池;在搅拌条件下,用地表水将进入稀释池的高浓度废水稀释至COD小于40000mg/L;稀释后的废水进入水解酸化组合池;步骤二、在搅拌条件下,按已驯化的厌氧污泥∶进入所述水解酸化组合池的废水的体积比为1∶(1~1.5),向所述水解酸化组合池中投加所述已驯化的厌氧污泥,水解酸化6~7d;水解酸化后的出水进入水解酸化沉淀池,水解酸化沉淀2~3h,再将水解酸化沉淀后的沉淀污泥回流至所述水解酸化组合池,水解酸化沉淀后的上清液进入组合气浮池;所述水解酸化组合池是采用6~7个同等体积的水解酸化池并联而成;步骤三、所述组合气浮池的底部安装有微孔扩散板,在搅拌条件下,向所述组合气浮池投加混合物Ⅰ,所述混合物Ⅰ的投加量为0.03~0.05kg/m3,气浮0.5~1h;然后刮除浮渣,浮渣回流至所述水解酸化组合池,气浮后的上清液进入第一pH调整池;所述混合物Ⅰ为PAC和PAM的混合物,PAC∶PAM的质量比为(20~25)∶1;步骤四、在搅拌条件下,向所述第一pH调整池投加HCl至pH值为3.5~4,第一pH调整池的出水经第一中间池缓存进入微电解装置;在搅拌条件下,在所述微电解装置中的微电解时间为2~3h,经微电解后的出水进入第二pH调整罐;在搅拌条件下,向所述第二pH调整罐投加混合物Ⅱ至pH值为8~9,第二pH调整罐的出水进入高效沉淀池;所述混合物Ⅱ为CaCl2和CaO的混合物,CaCl2∶CaO的质量比为(40~50)∶1;步骤五、向所述高效沉淀池投加混合物Ⅲ,所述混合物Ⅲ的投加量为0.08~0.1kg/m3,在所述高效沉淀池中沉淀3~5h,沉淀后的沉淀污泥回流至所述水解酸化组合池,沉淀后的上清液经第二中间池缓存进入第一UASB厌氧反应器;所述混合物Ⅲ为PAC和PAM的混合物,PAC∶PAM的质量比为(10~15)∶1;步骤六、在温度为36~38℃和搅拌条件下,向所述第一UASB厌氧反应器投加颗粒状厌氧污泥,投加的颗粒状厌氧污泥的体积为第一UASB厌氧反应器体积的0.3~0.6倍,在第一UASB厌氧反应器内反应2~3d;第一UASB厌氧反应器产生的沼气依次经水封器和脱硫室后装入沼气罐储存,第一UASB厌氧反应器失活的污泥输送至污泥浓缩池,第一UASB厌氧反应器反应后的上清液进入第二UASB厌氧反应器;进入所述第二UASB厌氧反应器的上清液的处理方法与进入所述第一UASB厌氧反应器的处理方法相同;第二UASB厌氧反应器反应后的上清液进入好氧生化池;步骤七、在曝气和搅拌条件下,按好氧活性污泥∶进入所述好氧生化池的上清液的体积比为1∶(3~4),向所述好氧生化池中投加好氧活性污泥,好氧生化反应6~8h;好氧生化后的上清液进入MBR膜反应器;每周向所述MBR膜反应器投加一次次氯酸钠,截留污泥输送至污泥浓缩池,MBR膜反应器的出水进入碳滤器,经碳滤器过滤后的出水达到排放标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708898.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