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矿地下开采中冲击地压危险性的预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17583.8 | 申请日: | 2018-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716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赵志强;高旭;胡嘉英;杨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G01L5/00 | 分类号: | G01L5/00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梁焱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煤矿地下开采中冲击地压危险性的预测方法,涉及煤矿开采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先导钻孔、塑性区破坏形态分析以及冲击地压预测与分级。本发明首先在巷道掘进工作面前方或者两帮煤岩体中进行先导钻孔,通过分析先导钻孔的不同塑性区形态可确定相应的巷道围岩相应的冲击地压等级,从而准确且及时的发现冲击地压危险,便于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和矿井的正常生产作业。 | ||
搜索关键词: | 冲击地压 钻孔 煤矿地下开采 塑性区 先导 预测 巷道掘进工作面 煤矿开采技术 正常生产作业 保障生命 财产安全 防止事故 巷道围岩 形态分析 预防措施 煤岩体 分级 两帮 矿井 分析 发现 | ||
【主权项】:
1.一种煤矿地下开采中冲击地压危险性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先导钻孔;在巷道掘进工作面的前方以及两帮的煤岩体进行先导钻孔,其中钻孔具体布置和钻孔深度,应经过对开采方式、开采条件以及巷道围岩岩性的综合分析和现场试验来确定;第二步:塑性破坏区形态分析;在钻孔完毕后,首先对钻孔扰动前的初始塑性区形态进行观察;在巷道每掘进一段距离,都再次对受到扰动后的钻孔塑性区进行观察,直至钻孔不再处于扰动影响范围内;在这个过程中,对扰动前后不同的塑性区形态过程进行分析,经过分析将孔洞塑性区边界形态划分为四类:圆形、椭圆形、小蝶形、大蝶形;第三步:确定冲击地压危险性等级;先导钻孔的塑性区的不同边界形态特征即对应巷道围岩冲击地压危险性等级,如表1所示,通过对处于扰动前后不同的塑性区形态进行分析判定相应的冲击地压危险性等级;表1
所述第二步中钻孔的孔洞塑性区边界形态确定方法为:在钻孔完毕后,利用窥视观测法或者注模法确定孔洞破坏形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717583.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