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逆阻型氮化镓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48801.4 | 申请日: | 2018-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075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陈万军;李茂林;施宜军;崔兴涛;信亚杰;李佳;刘超;周琦;张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20 | 分类号: | H01L29/20;H01L29/778 |
代理公司: | 成都点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2 | 代理人: | 孙一峰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器件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逆阻型氮化镓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具有变铝组分势垒层(Al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逆阻型 氮化 电子 迁移率 晶体管 | ||
【主权项】:
1.一种逆阻型氮化镓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的衬底(1)、GaN层(2)、AlGaN层(3)、钝化层(4)和绝缘介质层(5);所述AlGaN层(3)的Al摩尔组分从AlGaN层(3)底部到顶部逐渐增大,AlGaN层(3)与GaN层(2)形成异质结;所述AlGaN层(3)上层两端分别具有源极结构和漏极结构,在源极结构和漏极结构之间的AlGaN层(3)上层具有栅极结构;所述栅极结构包括通过刻蚀部分AlGaN层(3)形成的第一凹槽(10)、绝缘栅介质(5)和金属栅电极(9),第一凹槽(10)的底部与侧面覆盖绝缘介质层(5),金属栅电极(9)填充在第一凹槽(10)中,且金属栅电极(9)和第一凹槽(10)之间通过绝缘栅介质(5)隔离,金属栅电极(9)沿器件上表面向两端延伸;所述源极结构为嵌入AlGaN层(3)上表面一端且形成欧姆接触的金属源电极(6);所述漏极结构包括肖特基结构和金属‑绝缘层‑半导体结构;所述肖特基结构为在AlGaN层(3)上表面另一端形成肖特基接触的第一金属(7);所述金属‑绝缘层‑半导体结构包括一个通过刻蚀部分AlGaN层(3)形成的第二凹槽(11)、绝缘介质(5)和第二金属(8),第二凹槽(11)与第一金属(7)相邻,且绝缘介质(5)沿第二凹槽(11)侧面延伸至并覆盖第二凹槽(11)的底部,在第二凹槽(11)中填充第二金属(8),第二金属(8)还沿器件上表面向靠近栅极结构的一侧延伸,且第一金属(7)与第二金属(8)之间进行电气连接,两电极之间保持相同电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748801.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