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联吡啶钌体系电致化学发光法测定盐酸丁螺环酮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57127.6 | 申请日: | 2018-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72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罗应;李彦青;李利军;程昊;孔红星;黄文艺;郑佳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广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48 | 分类号: | G01N27/48;G01N21/76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荣久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3 | 代理人: | 韦微 |
地址: | 545616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联吡啶钌体系电致化学发光法测定盐酸丁螺环酮的方法,采用循环伏安(CV)法和电化学发光(ECL)法,结合盐酸丁螺环酮对联吡啶钌增敏作用,利用盐酸丁螺环酮与联吡啶钌(Ru(bpy)32+)体系的电化学行为和电化学发光(ECL)行为,建立了一种新型测定盐酸丁螺环酮的方法。在最佳条件下,电致化学发光强度值与盐酸丁螺环酮在1.00×10‑6 mol·L‑1~8.00×10‑4mol·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46,n=15),方法检出限为6.2×10‑8 mol·L‑1(S/N=3)。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与较高的选择性,样品处理简单快速,用于检测药物中的盐酸丁螺环酮,效果良好。 | ||
搜索关键词: | 盐酸丁螺环酮 联吡啶钌 电致化学发光 电化学发光 电化学行为 线性关系 样品处理 最佳条件 检出限 灵敏度 吡啶钌 电致 增敏 对联 检测 | ||
【主权项】:
1.一种联吡啶钌体系电致化学发光法测定盐酸丁螺环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金电极为工作电极,以MPI‑E型电致化学发光工作站为试验平台,采用电致化学发光三电极系统,在扫描电压0.2 V~1.25 V、扫描速率0.1V/s、光电倍增管负高压800 V~900 V、pH值5.5~7.0磷酸盐缓冲溶液为支持电解质条件下,由MPI‑E型电致化学发光工作站记录Ru(bpy)32+‑盐酸丁螺环酮发光强度,并于室温下采用循环伏安法对盐酸丁螺环酮进行定量测定,并依据盐酸丁螺环酮发光强度与浓度间的对应关系,绘制盐酸丁螺环酮发光强度与浓度的校正曲线,并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一定合理区间内的线性回归方程,同时利用校正曲线,对盐酸丁螺环酮进行含量测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广西科技大学,未经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广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757127.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膜高温溶解氧电极
- 下一篇:一种检测对硫磷农药的电化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