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反应动力学差异分离烷烃和烯烃的方法与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83833.8 | 申请日: | 2018-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960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高鑫;赵悦;李洪;李鑫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7/00 | 分类号: | C07C7/00;C07C11/02;C07C9/15;C07C11/107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赵瑶瑶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反应动力学差异分离烷烃和烯烃的方法与装置,通过加入反应剂将烯烃转化为其衍生物,然后将烷烃与烯烃衍生物分离,精制得到烷烃产品,最后使烯烃衍生物发生逆反应重新生成烯烃,精制得到烯烃产品。经该工艺分离提纯后,烷烃产品质量含量可以达到98%以上,回收率可以达到98%以上,烯烃产品质量含量可以达到98%以上,回收率可以达到95%以上。本发明的优点是采用反应精馏的方法,利用烷烃和烯烃的反应动力学差异,把沸点接近、相对挥发很小的同碳数烷烃/烯烃分离难题转化为容易实现的烷烃/烯烃衍生物分离问题,实现其有效分离,分别得到烷烃和烯烃产品。 | ||
搜索关键词: | 烷烃 烯烃 反应动力学 烯烃衍生物 烯烃产品 分离烷烃 烷烃产品 回收率 精制 反应精馏 沸点接近 分离难题 分离提纯 分离问题 烯烃转化 有效分离 重新生成 反应剂 逆反应 挥发 碳数 转化 | ||
【主权项】:
1.一种利用反应动力学差异分离烷烃和烯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烷烃和烯烃反应动力学的差异,通过加入反应剂将烯烃转化为其衍生物,实现沸点接近、相对挥发很小的同碳数烷烃/烯烃的分离,包含以下步骤:采用方案一的方法,步骤如下:(a)若加入的反应剂是最轻组分,烷烃/烯烃混合物(S01),反应剂(S02)进入烯烃反应精馏塔(T1),烯烃与反应剂发生反应生成烯烃衍生物;(b)步骤(a)得到的产物(S03),进入反应剂回收塔(T2),塔顶分离出未反应的反应剂(S02‑b),重新回收利用,塔釜为烷烃和烯烃衍生物(S04);(c)步骤(b)得到的烷烃和烯烃的衍生物(S04)进入烷烃分离塔(T3)将烷烃与烯烃衍生物分离,塔顶得到烷烃产品(S05),塔釜得到烯烃衍生物(S06‑a);(d)步骤(c)得到的烯烃衍生物(S06‑a)进入逆反应精馏塔(T4),进行逆反应重新生成烯烃和反应剂,塔顶分离出逆反应重新生成的反应剂(S02‑c),塔釜采出烯烃粗产品(S07);(e)步骤(d)得到的烯烃粗产品(S07)进入烯烃精制塔(T5)进一步精制,塔顶得到烯烃产品(S06),塔釜回收利用未分解的烯烃衍生物(S06‑b);或采用方案二的方法,步骤如下:(f)若加入的反应剂是最重组分,烷烃/烯烃混合物(S01),反应剂(S02)进入烯烃反应精馏塔(T1),烯烃与反应剂发生反应生成烯烃衍生物;(g)步骤(f)得到的产物(S03),进入烷烃分离塔(T3),塔顶分离出烷烃和未反应的反应剂(S09),塔釜为烯烃衍生物(S05‑a);(h)步骤(g)得到的烷烃和未反应的反应剂(S09)进入反应剂回收塔(T2)将烷烃与烯烃衍生物分离,塔顶得到烷烃产品(S05),塔釜回收利用未反应的反应剂(S02‑b);(i)步骤(h)得到的烯烃衍生物(S06‑a)进入逆反应精馏塔(T4),进行逆反应重新生成烯烃和反应剂,塔顶分离出烯烃粗产品(S07),塔釜采出逆反应重新生成的反应剂和未分解的烯烃衍生物(S10);(j)步骤(i)得到的烯烃粗产品(S07)进入烯烃精制塔(T5)进一步精制,塔顶得到烯烃产品(S08),塔釜回收利用可能夹带的反应剂(S02‑c);(k)步骤(j)得到的逆反应重新生成的反应剂和未分解的烯烃衍生物(S10)进入第二反应剂回收塔(T6),塔顶回收利用反应剂(S02‑d),塔釜回收利用未转化的烯烃衍生物(S06‑b)。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783833.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