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编码脉冲的光纤振动定位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52685.0 | 申请日: | 2018-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000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宇;李君婵;刘昕;王云才;靳宝全;田振东;郭凌龙;张建国;王东;高妍;张红娟;白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H9/00 | 分类号: | G01H9/00;G01D5/353;G01D5/36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任林芳;赵江艳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基于脉冲编码的光纤振动定位装置,包括激光器、光调制器、第一耦合器、参考光纤、传感光纤、第二耦合器、压电陶瓷、光电探测器、模数转换器、信号同步模块、编码模块、时钟模块、第一电压转换电路、编码信号输出模块、第二电压转换电路、光调制器驱动、数模转换器和上位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以上装置的方法。本发明通过记录振动从产生到编码模块探测到该振动信号这段时间,光纤内传输的光脉冲串数量,由此定位振动发生的位置,相较双马赫‑泽德干涉实现振动的定位装置结构更简单、定位精度更高,可以广泛应用于光纤传感技术领域。 | ||
搜索关键词: | 电压转换电路 编码模块 定位装置 光纤振动 耦合器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 定位装置结构 光调制器驱动 光纤传感技术 信号同步模块 光电探测器 模数转换器 数模转换器 编码脉冲 编码信号 参考光纤 传感光纤 光调制器 光脉冲串 脉冲编码 时钟模块 输出模块 压电陶瓷 振动信号 激光器 上位机 光纤 探测 传输 干涉 记录 应用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脉冲编码的光纤振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激光器(1)、光调制器(2)、第一耦合器(3)、参考光纤(4)、传感光纤(5)、第二耦合器(6)、压电陶瓷(7)、光电探测器(8)、模数转换器(9)、信号同步模块(10)、编码模块(11)、时钟模块(12)、第一电压转换电路(13)、编码信号输出模块(14)、第二电压转换电路(15)、光调制器驱动(16)、数模转换器(17)和上位机(18);所述激光器(1)输出的激光经光调制器(2)后,输出到第一耦合器(3)的输入端,所述第一耦合器(3)的第一和第二输出端分别与参考光纤(4)、传感光纤(5)的一端相连,所述参考光纤(4)、传感光纤(5)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耦合器(6)的第一和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传感光纤(5)的部分光纤缠绕在所述压电陶瓷(7)上;所述第二耦合器(6)的输出端输出的信号由所述光电探测器(8)探测;所述光电探测器(8)的信号输出端与模数转换器(9)的输入端连接,模数转换器(9)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同步模块(1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同步模块(10)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编码模块(11)和数模转换器(17)连接,所述编码模块(11)的第一输出端通过编码信号输出模块(14)、第二电压转换电路(15)、光调制器驱动(16)与所述光调制器(2)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编码模块(11)的第二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电压转换电路(13)与所述压电陶瓷(7)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时钟模块(12)输出端分别与模数转换器(9)、信号同步模块(10)和编码模块(11)的时钟输入端连接;所述编码模块(11)用于从第一输出端输出调制信号至所述光调制器(2),使所述激光器(1)产生的光经光调制器(2)后,形成由N个周期为T的短脉冲构成的编码脉冲,所述编码脉冲的脉宽大于等于激光在所述传感光纤(5)内的传输时间;所述信号同步模块(10)用于在所述光电探测器(8)接收到首个短脉冲信号时,激发所述编码模块(11)从第二输出端输出触发信号至所述压电陶瓷(7)激发其发生形变,模拟传感光纤(5)收到的振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852685.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