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Ni-63溶液γ核素去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77693.0 | 申请日: | 2018-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76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苏冬萍;张劲松;梁帮宏;陈云明;李兵;李顺涛;孙鹏;李子彦;周春林;江常玉;王小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C22B3/42 | 分类号: | C22B3/42;C22B23/00;G21F9/12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高俊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Ni‑63溶液γ核素去除方法,包括:向待分离溶液中加入适量的反载体,并将溶液转为适合于柱分离的体系,得到样品溶液,通过反载体法来提高γ去除率。第二步、一次柱分离:采用阴离子交换树脂,通过控制淋洗液的浓度及用量来去除Ni‑63粗品中强γ核素,得到一次分离后的Ni‑63样品溶液Y2,一次分离γ去除率高达99.96%。为了进一步的提高Ni‑63产品溶液的纯度,可进行二次分离。采用本方案,将一次分离后的树脂柱再生后直接进行二次分离,得到最终Ni‑63产品溶液Y4,总γ去除率高达99.999%;成功制备高纯度的63NiCl2溶液,为Ni‑63β源的制备和测量奠定了技术基础,同时实施成本低。 | ||
搜索关键词: | 去除 一次分离 产品溶液 二次分离 样品溶液 制备 阴离子交换树脂 树脂柱再生 分离溶液 技术基础 高纯度 淋洗液 载体法 柱分离 次柱 粗品 测量 成功 | ||
【主权项】:
1.一种Ni‑63溶液γ核素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转体系步骤S1及柱分离步骤S2;所述转体系步骤S1为:S1‑1、向样品溶液中加入钴载体,使得最终得到的溶液Y1中钴的总浓度为80~120μg/mL;S1‑2、溶液Y2制备:对溶液Y1进行加热,蒸干后得到固体;待所述固体冷却至室温后,采用浓度为10~12mol/L的盐酸进行溶解,使得最终溶液中镍的浓度小于5000μg/mL,得到溶液Y2;所述柱分离步骤S2为:S2‑1、柱的预处理:柱分离采用的柱子高径比为10:1~60:1,每1g镍所需的分离树脂的体积为100~500mL;树脂为凝胶交联结构的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体上带有季铵基[‑N(CH3)3OH]的阴离子交换树脂,采用3~5mol/L的盐酸浸泡阴离子交换树脂30~60min后上柱,而后使用3~5mol/L的盐酸淋洗树脂柱,每10ML的树脂采用30~50ML的盐酸淋洗;而后再用2%~5%的氢氧化钠溶液淋洗树脂柱,每10mL的树脂采用30~50mL的氢氧化钠溶液淋洗;最后用去离子水将树脂柱淋洗至中性;S2‑2、分离:采用10~12mol/L盐酸淋洗步骤S2‑1得到的树脂柱,加入的盐酸的体积为装柱的树脂体积的3~5倍;而后将溶液Y2加入树脂柱中,待柱中溶液恰好流干后,再用10~12mol/L盐酸淋洗树脂柱,加入盐酸淋洗液的体积为Y2溶液的1~3倍,由树脂柱流出的液体即为去除了γ核素的Ni‑63溶液。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未经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877693.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