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应力地下洞室流变性软岩稳定性分析的解析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17169.1 | 申请日: | 2018-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654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崔岚;潘雨;盛谦;沈强;崔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余晓雪;王敏锋 |
地址: | 43007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应力地下洞室流变性软岩稳定性分析的解析计算方法,包括1)通过现场勘探、测试与分析,获得施工现场软岩的初始地应力、支护压力、隧道半径、软岩流变参量、软岩强度参量、剪胀系数以及体积模量;2)计算弹性与塑性区域交界处径向应力;3)确定围岩塑性区域半径;4)计算得到洞壁处围岩位移;5)针对不同支护压力和软岩流变过程中的不同时刻,根据计算围岩塑性区域范围与洞壁处软岩位移,明确高应力洞室流变性软岩稳定性,进行相应工程支护设计。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快速得到理论结果、过程较为简单、可在工程中具备更广泛的适用性以及可确保计算结果的正确性的高应力地下洞室流变性软岩稳定性分析的解析计算方法。 | ||
搜索关键词: | 应力 地下 流变 性软岩 稳定性 分析 解析 计算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高应力地下洞室流变性软岩稳定性分析的解析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应力地下洞室流变性软岩稳定性分析的解析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现场勘探、测试与分析,获得施工现场软岩的初始地应力、支护压力、隧道半径、软岩流变参量、软岩强度参量、剪胀系数以及体积模量;2)根据步骤1)中获得的软岩强度参量以及初始地应力计算弹性与塑性区域交界处径向应力;3)根据步骤1)中获取得到的隧道半径、软岩强度参量、支护压力以及步骤2)中计算得到的弹性与塑性区域交界处径向应力确定围岩塑性区域半径;4)根据步骤1)中获取得到的初始地应力、支护压力、隧道半径、软岩流变参量、软岩强度参量、剪胀系数、体积模量、步骤2)计算得到的弹性与塑性区域交界处径向应力以及步骤3)确定的围岩塑性区域半径计算得到洞壁处围岩位移;5)针对不同支护压力和软岩流变过程中的不同时刻,根据步骤3)以及步骤4)分别计算围岩塑性区域范围与洞壁处软岩位移,明确高应力洞室流变性软岩稳定性,进行相应工程支护设计。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917169.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