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保护装置的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32223.X | 申请日: | 2018-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192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林智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三洋电梯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5/28 | 分类号: | B66B5/28 |
代理公司: | 沈阳易通专利事务所 21116 | 代理人: | 王建男 |
地址: | 115000 辽宁省营口市中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电梯保护装置的使用方法,电梯保护装置包括有梯厢以及非牛顿流体保护装置,非牛顿流体保护装置包括有碰撞缓冲柱、防碰槽以及非牛顿流体;防碰槽包括有能量吸收容器以及能量吸收筒,非牛顿流体设于能量吸收容器以及能量吸收筒内,碰撞缓冲柱安装于梯厢的底部;当电梯异常失落时,梯厢下面的碰撞缓冲柱冲击能量吸收容器内的非牛顿流体,利用非牛顿流体吸收梯厢失落的冲击能量,同时利用碰撞缓冲柱的弹簧吸收收梯厢失落的冲击能量,碰撞缓冲柱冲击能量吸收容器内的非牛顿流体时,非牛顿流体被挤压到能量吸收筒内,梯厢冲击能量吸收筒内的非牛顿流体,利用再次吸收梯厢冲击能量,减少梯厢失落冲击力对梯厢内人员的伤害。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保护装置 使用方法 | ||
【主权项】:
1.电梯保护装置的使用方法,所述的电梯保护装置包括有梯厢(1)以及非牛顿流体保护装置(2),非牛顿流体保护装置(2)包括有碰撞缓冲柱(3)、防碰槽(4)以及非牛顿流体(5);防碰槽(4)包括有能量吸收容器(6)以及能量吸收筒(7),非牛顿流体(5)设于能量吸收容器(6)以及能量吸收筒(7)内,能量吸收筒(7)与能量吸收容器(6)连通;碰撞缓冲柱(3)与电梯(8)的梯厢(1)固定连接,防碰槽(4)位于碰撞缓冲柱(3)的下方,防碰槽(4)位于梯道底部(9);非牛顿流体保护装置(2)的初始状态是:固定于梯厢(1)的非牛顿流体保护装置(2)的碰撞缓冲柱(3)与能量吸收容器(6)内的非牛顿流体(5)处于非接触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梯保护装置的使用方法是:电梯(8)正常使用时,固定于梯厢(1)的非牛顿流体保护装置(2)的碰撞缓冲柱(3)与能量吸收容器(6)内的非牛顿流体(5)处于非接触状态;当电梯异常失落时,电梯的梯厢(1)快速降落,安装于梯厢(1)下面的碰撞缓冲柱(3)首先碰撞到能量吸收容器(6)内非牛顿流体(5)表面的密封盖(14),密封盖(14)冲压其下面的非牛顿流体(5),将碰撞能量传送到能量吸收容器(6)内非牛顿流体(5),能量吸收容器(6)内非牛顿流体(5)被碰撞后其粘度增加,非牛顿流体(5)吸收梯厢(1)失落的冲击能量,减缓梯厢(1)失落的冲击力,利用非牛顿流体(5)第一次吸收梯厢(1)失落的碰撞能量;碰撞缓冲柱(3)碰撞能量吸收容器(6)内非牛顿流体(5)后,在梯厢(1)失落冲击力的作用下,能量吸收容器(6)内非牛顿流体(5)下降,能量吸收筒(7)内的非牛顿流体(5)被能量吸收容器(6)内非牛顿流体(5)挤压上升到能量吸收筒(7)的的上端,随着梯厢(1)的下落,梯厢(1)下端面与能量吸收筒(7)的上端碰撞时,能量吸收筒(7)的非牛顿流体(5)第二次吸收梯厢(1)失落的碰撞能量;减少梯厢(1)失落的冲击力,避免梯厢(1)内人员受到强烈冲击而受伤。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三洋电梯制造有限公司,未经辽宁三洋电梯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932223.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层建筑用多重防护智能安全电梯
- 下一篇:一种箱式电梯防坠井安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