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道淤泥处理用脱水离心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32408.0 | 申请日: | 2018-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110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老延威;杨含烁;于家琦;李环宇;任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兰德超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2 | 分类号: | C02F11/12;B04B15/00;B04B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66 | 代理人: | 张强 |
地址: | 150000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河道淤泥处理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河道淤泥处理用脱水离心装置,包括基座、外筒和内筒,所述的基座包括底板、矮支板、高支板、外筒支架、进料箱支架、进料箱、进料口、进料管、落料管和导入管;矮支板和高支板分别固定连接在底板的两端,外筒支架固定连接在矮支板的顶端,进料箱支架固定连接在高支板的顶端,进料箱固定连接在进料箱支架内;本发明通过内筒的旋转带动淤泥旋转,在内筒内进行离心脱水,在离心过程中,内筒内的螺旋叶片会同时对内筒内的淤泥进行挤压,进行二次脱水,定量进料阀可在进料箱内的淤泥不足时自动打开阀门补充,可将出水管的水从进料箱的顶部导入,再次进入进料箱,以此可实现定量并循环处理淤泥。 | ||
搜索关键词: | 进料箱 淤泥 河道淤泥 内筒 外筒 支板 支架 底板 离心装置 支架固定 脱水 处理装置 定量进料 二次脱水 离心过程 离心脱水 螺旋叶片 旋转带动 循环处理 自动打开 出水管 导入管 进料管 进料口 落料管 阀门 挤压 补充 | ||
【主权项】:
1.一种河道淤泥处理用脱水离心装置,包括基座(1)、外筒(2)和内筒(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座(1)包括底板(1‑1)、矮支板(1‑2)、高支板(1‑3)、外筒支架(1‑4)、进料箱支架(1‑5)、进料箱(1‑6)、进料口(1‑7)、进料管(1‑8)、落料管(1‑9)和导入管(1‑10);矮支板(1‑2)和高支板(1‑3)分别固定连接在底板(1‑1)的两端,外筒支架(1‑4)固定连接在矮支板(1‑2)的顶端,进料箱支架(1‑5)固定连接在高支板(1‑3)的顶端,进料箱(1‑6)固定连接在进料箱支架(1‑5)内,进料箱(1‑6)的外侧设有一个进料口(1‑7),进料口(1‑7)连通进料箱(1‑6)的内外两侧,进料管(1‑8)固定连接在进料箱(1‑6)的外侧,进料管(1‑8)与进料口(1‑7)连通,进料箱(1‑6)的底端向内侧倾斜,落料管(1‑9)连接并连通在进料箱(1‑6)的底端,落料管(1‑9)与导入管(1‑10)连接并连通,导入管(1‑10)贯穿并固定连接在矮支板(1‑2)的中端;所述的外筒(2)包括外筒体(2‑1)、外筒底板(2‑2)、外筒顶板(2‑3)、导入管孔(2‑4)、主动轴(2‑5)、主动齿轮(2‑6)、电机(2‑7)、电机齿轮(2‑8)、出水管(2‑9)、出泥管孔(2‑10)、内筒转齿(2‑11)、内筒支座(2‑12)和内齿圈(2‑13);外筒顶板(2‑3)和外筒底板(2‑2)分别固定连接在外筒体(2‑1)的上下两端,外筒底板(2‑2)的中端设有一个导入管孔(2‑4),主动轴(2‑5)转动配合连接在外筒底板(2‑2)上,主动齿轮(2‑6)固定连接在主动轴(2‑5)的底端,电机(2‑7)固定连接在外筒底板(2‑2)的底面,电机齿轮(2‑8)固定连接在电机(2‑7)的输出轴上,电机齿轮(2‑8)与主动齿轮(2‑6)啮合传动,出水管(2‑9)连接并连通在外筒底板(2‑2)的底面,外筒顶板(2‑3)的中端设有一个出泥管孔(2‑10),主动轴(2‑5)的顶端固定连接一个内筒转齿(2‑11),内筒支座(2‑12)固定连接在外筒底板(2‑2)顶面的中端,外筒体(2‑1)内壁的顶端设有一个内齿圈(2‑13);外筒体(2‑1)固定连接在外筒支架(1‑4)内,导入管(1‑10)的顶端固定连接在导入管孔(2‑4)内,导入管(1‑10)贯穿导入管孔(2‑4);所述的内筒(3)包括内筒底板(3‑1)、内筒转轴(3‑2)、导入孔(3‑3)、下支架(3‑4)、下转孔(3‑5)、滤网架(3‑6)、内筒顶板(3‑7)、出泥孔(3‑8)、上支架(3‑9)、上转孔(3‑10)、从动轴(3‑11)、螺旋体转齿(3‑12)、从动带轮(3‑13)、联动轴(3‑14)、主动带轮(3‑15)、内筒转齿(3‑16)、螺旋叶片(3‑17)、下转轴(3‑18)、上转轴(3‑19)、外齿圈(3‑20)、出泥管(3‑21)和从动齿圈(3‑22);内筒转轴(3‑2)固定连接在内筒底板(3‑1)底面的中端,导入孔(3‑3)上下贯穿内筒转轴(3‑2)和内筒底板(3‑1),下支架(3‑4)固定连接在内筒底板(3‑1)的顶面,下转孔(3‑5)设置在下支架(3‑4)的顶端,内筒底板(3‑1)与内筒顶板(3‑7)之间固定连接有滤网架(3‑6),滤网架(3‑6)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筒状过滤网,内筒顶板(3‑7)的中端设有一个出泥孔(3‑8),上支架(3‑9)固定连接在内筒顶板(3‑7)的底面,上转孔(3‑10)设置在上支架(3‑9)的底端,从动轴(3‑11)转动配合连接在内筒顶板(3‑7)内,螺旋体转齿(3‑12)固定连接在从动轴(3‑11)的底端,从动带轮(3‑13)固定连接在从动轴(3‑11)的顶端,联动轴(3‑14)转动配合连接在内筒顶板(3‑7)的顶端,主动带轮(3‑15)固定连接在联动轴(3‑14)的中端,主动带轮(3‑15)通过皮带与从动带轮(3‑13)带传动配合连接,内筒转齿(3‑16)固定连接在联动轴(3‑14)的顶端,上转轴(3‑19)和下转轴(3‑18)分别固定连接在螺旋叶片(3‑17)中轴的上下两端,外齿圈(3‑20)固定连接在螺旋叶片(3‑17)中轴的顶端,出泥管(3‑21)转动配合连接在出泥孔(3‑8)内,从动齿圈(3‑22)固定连接在内筒底板(3‑1)的底面,从动齿圈(3‑22)与内筒转轴(3‑2)同心,从动齿圈(3‑22)位于内筒转轴(3‑2)的外端,下转轴(3‑18)转动配合连接在下转孔(3‑5)内,上转轴(3‑19)转动配合连接在上转孔(3‑10)内,螺旋体转齿(3‑12)与外齿圈(3‑20)啮合传动;内筒转轴(3‑2)转动配合连接在内筒支座(2‑12)内,内筒转齿(2‑11)与从动齿圈(3‑22)啮合传动,内齿圈(2‑13)与内筒转齿(3‑16)啮合传动,出泥管(3‑21)的底端固定连接在出泥管孔(2‑10)内。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兰德超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黑龙江兰德超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932408.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污泥脱水设备
- 下一篇:河道淤泥干化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