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寒地区冬季导流洞多戗堤截流的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41425.0 | 申请日: | 2018-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378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何无产;李丹丹;王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水电第十一工程局(郑州)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9/06 | 分类号: | E02B9/06;E02B8/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徐金伟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暂无信息 | 说明书: | 暂无信息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水利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寒地区冬季导流洞多戗堤截流的施工方法,通过分别设置第一道戗堤、第二道戗堤、第三道戗堤逐渐降低水位,减小闸门前后的漏水动能,再通过浇筑水下混凝土层,形成堵封截流。本发明所述导流洞多戗堤截流的施工方法,适用于严寒地区闸门及门槽损坏,抢险性质的施工,不需要重新按设计要求制作闸门,采用简易闸门,摆脱了严寒气候对工程的影响,施工方法简单,施工时间短,经济。 | ||
搜索关键词: | 施工 截流 导流洞 闸门 高寒地区 严寒气候 水利工程施工 水下混凝土 简易闸门 严寒地区 逐渐降低 动能 漏水 减小 浇筑 水位 抢险 制作 | ||
【主权项】:
1.一种高寒地区冬季导流洞多戗堤截流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下闸闸门,形成第二道戗堤:步骤1.1,设置导流系统:步骤1.1.1,测量放线确定导流明渠的开口线,用液压破碎锤将冻土层破除,按照确定的边坡对导流明渠由中间向两侧进行开挖,在导流明渠首部保留10m不挖除;步骤1.1.2,对导流明渠采用反铲削坡,坡度为1:1;步骤1.1.3,采用爆破方式拆除导流支洞封堵段,采用楔形槽开挖方式开挖导流支洞,每次进尺2.5~3m;步骤1.1.4,将导流明渠首部保留段挖出,开通导流明渠;步骤1.2,下闸前的设备施工:步骤1.2.1,设置操作平台,沿闸门井的4个角,设置4个直梯,直梯距门槽水面1m;每隔3米将用插筋将直梯固定在闸门井的混凝土面上;在直梯的底部采用钢管将四个直梯横纵相连形成检查操作平台的骨架,然后在骨架上敷设50mm厚的马道板,形成操作平台;步骤1.2.2,保温系统布设,在操作平台上安装炭盆,并采用保温被将导流洞闸门槽上下游封闭,控制闸门井内温度为10度;步骤1.2.3,门槽、底坎检查,在操作平台上采用直径48mm的钢管从门槽的一侧穿到另一侧,按照纵向与横向30cm的间距排查底坎的损坏情况,并绘图记录;步骤1.2.4,门槽修复,对门槽破损处采用混凝土进行修补;步骤1.2.5,清理门槽下闸通道,拆除闸门两侧的操作平台;步骤1.3,下闸闸门:步骤1.3.1,下闸,将闸门吊起,对准闸门槽轴线以1m/min匀速下落至底部;步骤1.3.2,排查漏水点,闸门下闸后,检查闸门、底坎及侧面漏水部位;步骤2,填筑第一道戗堤:步骤2.1,将导流洞附近的导流明渠预留段采用反铲挖除,将河流中大部分水导流至导流明渠;步骤2.2,测量放线,测量放线并在导流洞进口混凝土墙上标出第一道戗堤的位置;步骤2.3,第一道戗堤填筑,采用进占法填筑第一道戗堤,将填料倒入导流洞口水中,采用反铲铺平夯实水上部分填料,整平第一道戗堤的顶面,第一道戗堤顶面的尺寸参数为:高度3.5m,顶宽4.5m,长度6m,第一道戗堤上下游坡度均为1:1.5;步骤2.4,加固第一道戗堤坡面,采用沙袋护坡,袋口采用铁丝绑扎,按照1:1.5坡度在第一道戗堤坡面码放;步骤2.5,第一道戗堤闭气,在上游坡面,配合反铲采用棉被堵漏;步骤3,浇筑闸门门前水下混凝土层:步骤3.1,混凝土导管、集料斗加工及安装:步骤3.1.1,制作混凝土导管,将直径为219mm,壁厚为3.5mm的钢管裁截并制作成为若干长度为0.5m、0.6m及1.0m的混凝土导管;步骤3.1.2,制作集料斗,采用4mm厚的钢板制作斗容为1m3的集料斗,集料斗底部钢管侧面留口设置插板;步骤3.1.3,搭设提升架及承重平台,在导流洞闸门井口,采用型钢搭设混凝土下料钢管提升架及混凝土集料斗承重平台;步骤3.1.4,安装混凝土导管,将混凝土导管通过法兰自上而下依次连接,并将顶端第一节混凝土导管安装在承重架上,混凝土导管底部距导流洞底板0.5m;步骤3.2,浇筑水下混凝土层:步骤3.2.1,设置集料斗,将混凝土集料斗安装在承重架上,并将集料斗底部的管子插入混凝土导管内;步骤3.2.2,将皮球软塞放置至集料斗的底部混凝土导管处,将混凝土卸入集料斗内;步骤3.2.3,将集料斗底部钢管的插板抽出,集料斗内的混凝土压迫软塞,与软塞同步下落至闸门前的水中,软塞上浮,浇筑水下混凝土;重复操作,连续浇筑至水下混凝土层露出水面;步骤4,抛投闸门后袋装水泥,形成第三道戗堤:步骤4.1,准备袋装水泥:根据下游水位及导流洞宽度,按照1.5倍富余系数准备袋装水泥;步骤4.2,抛投袋装水泥:备存袋装水泥,将袋装水泥吊至闸门顶部;在砂粒堆积层前,向闸门漏水点抛投袋装水泥至高度露出闸门下游水面1.5m,上游紧贴闸门,下游呈1:0.8的坡度,顶部宽50cm,形成一个直角梯形的袋装水泥挡水体;步骤5,浇筑空腔混凝土层,在水下混凝土层的水面线处支立3015模板,直径48mm的钢管做围囹,模板拉杆固定在闸门槽插筋上,对水下混凝土层露出水面部分的表面进行浇筑前处理,浇筑混凝土,直至封闭模板、导流洞洞脸结构混凝土层水下混凝土层之间的空腔,形成空腔混凝土层;步骤6,自上而下拆除混凝土导管及承重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水电第十一工程局(郑州)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水电第十一工程局(郑州)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941425.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桥式覆盖减少泄洪雾雨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农业用沟渠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