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U型硅碳棒的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89045.4 | 申请日: | 2018-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01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冬义;朱丽辉;朱学武;李发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阳宏图碳化物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565 | 分类号: | C04B35/565;C04B35/632;C04B35/634;C04B35/636;C04B35/64;H05B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东方至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85 | 代理人: | 史惠莉 |
地址: | 1113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U型硅碳棒的生产工艺涉及一种U型硅碳棒的生产工艺。主要是为解决现有生产U型硅碳棒发热部的工艺坯体密度不均匀,冷端部电阻率大的问题而发明的。制作发热体的原料为:F24碳化硅,F36碳化硅,F46碳化硅,F60碳化硅,F80碳化硅,100F碳化硅,5S碳化硅,D3E碳化硅;结合剂为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甘油为,纯净水;将F24碳化硅,5S碳化硅先干混,混合后与其它湿混;挤压成型,烘干,用碳管炉将发热体烧成。生产硅碳棒冷端部用甲基纤维素和聚乙烯醇作为结合剂;粉料为碳化硅粉,石墨粉、木粉、水;各原料混合,挤压成型,晾晒,烘干,渗硅。优点是坯体密度均匀,冷端部的电阻率小。 | ||
搜索关键词: | 碳化硅 生产工艺 甲基纤维素 挤压成型 聚乙烯醇 坯体密度 电阻率 发热体 结合剂 烘干 冷端 硅碳棒冷端部 碳化硅粉 原料混合 不均匀 纯净水 发热部 石墨粉 碳管炉 甘油 粉料 干混 晾晒 木粉 烧成 渗硅 湿混 生产 制作 | ||
【主权项】:
1.一种U型硅碳棒的生产工艺,其特征是:制作发热体的原料及重量比为:F24碳化硅10kg,F36碳化硅6.2kg,F46碳化硅2.8kg,F60碳化硅7kg,F80碳化硅7kg,100F碳化硅10.5kg,5S碳化硅12kg,D3E碳化硅7.5kg;结合剂的原料及重量比为:甲基纤维素0.8kg,聚乙烯醇0.8kg,甘油为1kg,纯净水为4.2kg;将F24碳化硅10kg,5S碳化硅12kg先在V型混料锅内干混,混合后移到圆形混料锅内,在圆形混料锅内与F36碳化硅6.2kg,F46碳化硅2.8kg,F60碳化硅7kg,F80碳化硅7kg,100F碳化硅10.5kg,D3E碳化硅7.5kg干混,最后添加甲基纤维素0.8kg、聚乙烯醇0.8kg、甘油1kg、纯净水4.2kg进行湿混;将混合均匀的物料放入压机内硬塑挤出成型,成型压力在18—20Mpa之间;然后进行烘干,发热体烘干就是脱水排塑的过程,分自然晾晒和烘干箱烘干两步,生坯晾晒2‑3天,自然晾晒后的生坯放入烘干箱烘干,烘干温度170℃,烘干时间为40小时;用碳管炉将烘干后的发热体烧成,即为重结晶的过程,重结晶温度为2450℃;生产硅碳棒冷端部用甲基纤维素和聚乙烯醇作为结合剂;粉料为碳化硅粉(180目),石墨粉(200目)、木粉(60目)、水;各原料的重量比为:甲基纤维素2kg,聚乙烯醇2kg,碳化硅粉52kg,石墨粉40kg,木粉4kg,水20kg;首先把各种原料按所述比例在混料锅中混合,混合40分钟后用液压机挤压成型,成型后的生坯先晾晒48小时,然后在烘干箱内烘干10个小时,烘干温度为170℃,在170℃条件下再保温4个小时,就可以渗硅了,金属硅的重量是生坯重量的1.2倍,渗硅温度是1850℃,发热碳管电阻率是9×10‑6Ωm;冷端部碳管电阻率是6×10‑6Ωm,渗硅功率是110kw,在冷端部内孔灌满金属硅料,称好重量后,把生坯用硅粒埋起来,一层冷端套管一层硅粒,最后上方铺一层硅粒;这些物料都装在石墨舟里,金属硅的粒度是1‑3毫米,反应时间为170分钟,渗硅完成;将发热体和冷端部粘接成整体,然后将粘接好的硅碳棒放入烘干箱,烘干14个小时,将烘干后的硅碳棒放入焊接炉内进行焊接,焊接温度为1700℃左右。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阳宏图碳化物有限公司,未经辽阳宏图碳化物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989045.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