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电池组工作方法及蓄电池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91263.1 | 申请日: | 2014-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451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韦秀方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1M10/44;H01M10/48;H01M10/61;B60L58/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3000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介绍了一种由多个由单体蓄电池串联所构成的蓄电池模块、负载电容器、DC‑DC变换器、蓄电池模块分路充电控制器、蓄电池模块监测控制器、总监测器、位移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所组成的升压式蓄电池组,实现了升压式蓄电池组的多种工作方法,使得构成的升压式蓄电池组中的各个蓄电池模块能够在充放电过程中相互隔离及独立工作,能够避免蓄电池模块在成组后的相互影响,并根据各个单体蓄电池的当前状态情况调节各个蓄电池模块的放电电流,可使得各个蓄电池模块中的单体蓄电池处于相对合理的低电流放电工作状态,提高了蓄电池组寿命及应用安全,且具有实用性强、实施方便的特点。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模块 蓄电池组 单体蓄电池 升压式 放电工作状态 监测器 充电控制器 充放电过程 负载电容器 监测控制器 位移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 放电电流 应用安全 低电流 分路 串联 隔离 | ||
【主权项】:
1.一种升压式蓄电池组工作方法,包含有由单体蓄电池构成的蓄电池模块、DC‑DC变换器、蓄电池模块监测控制器、蓄电池模块分路充电控制器、负载电容器、总监测器,其特征在于选择采用以下工作方法:(1)在蓄电池模块监测控制器中,设置单体蓄电池放电电压限定值、单体蓄电池充电电压限定值、单体蓄电池工作温度限定值、蓄电池模块放电电流限定值;(2)在总监测器中设置并显示蓄电池模块的震动限定值、冲击限定值、位置状态限定值、移动速度限定值;并在总监测器上显示各个限定值;(3)蓄电池模块监测控制器实时采集、存储各个单体蓄电池的电压参数值、各个单体蓄电池的充电电流参数值及蓄电池模块的放电电流参数值,并在总监测器上予以显示;(4)总监测器实时采集、存储位移传感器的位移参数值,并将位移参数值与计时器时间参数值进行统计处理,得到当前蓄电池模块的震动值、冲击值、位置状态值、移动速度值,并在总监测器上予以显示;(5)在放电工作关闭状态下,总监测器通过各个蓄电池模块监测控制器停止所有DC‑DC变换器的工作,即关闭所有DC‑DC变换器的电流输入输出;在放电工作状态时,将各个蓄电池模块的输出电压通过DC‑DC变换器进行独立升压变换,然后将各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流合并汇集到负载电容器上;(6)在放电工作状态下,蓄电池模块监测控制器根据所设置的蓄电池模块放电电流限定值及采集的当前各个蓄电池模块的放电电流参数值,调节该蓄电池模块所对应连接的DC‑DC变换器的工作状态,使得该DC‑DC变换器的输入电流小于所设定的蓄电池模块放电电流限定值;(7)在放电工作状态下,如果某个单体蓄电池的当前温度值超出了设置的单体蓄电池工作温度限定值,或某个单体蓄电池的当前电压参数值低于所设置的单体蓄电池放电电压限定值,则蓄电池模块监测控制器关闭该单体蓄电池所在的蓄电池模块所对应连接的DC‑DC变换器的输入输出电流;(8)在放电工作状态下,如果当前蓄电池模块的震动值、冲击值、位置状态值、移动速度值超出了所设定的蓄电池模块的震动限定值、冲击限定值、位置状态限定值、移动速度限定值,则蓄电池模块监测控制器关闭所有的DC‑DC变换器的输入输出电流;在放电工作状态下,蓄电池模块监测控制器根据各个单体蓄电池的温度采集参数,设置每一个蓄电池模块的输出电流的一部分用于对该单体蓄电池进行温度调节,即:制冷或加热;在充电工作状态下,蓄电池模块监测控制器根据各个单体蓄电池的温度采集参数,设置蓄电(9)池模块分路充电控制器将充电输入电流的一部分用于对该单体蓄电池进行温度调节,即:制冷或加热;(10)当各个蓄电池模块处于充电状态时,对其中的各个单体蓄电池采取独立充电,当其中的某个单体蓄电池的电压参数值、或单体蓄电池的温度参数值超出所设定的单体蓄电池充电电压限定值、或单体蓄电池工作温度限定值的允许范围时,则蓄电池模块分路充电控制器关闭对该单体蓄电池的充电电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韦秀方,未经韦秀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991263.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