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式的多层杀菌充氧式污水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42473.2 | 申请日: | 2018-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528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张艳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艳平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9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式的多层杀菌充氧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沉淀水处理机构、电解污水处理机构、紫外线杀菌机构、水箱车定位件、充氧机构、水箱车、装置外壳,本装置采用污水沉淀、电解、紫外线杀菌、微生物颗粒投放以及充氧式等多种方式对污水进行处理,使污水处理的更加的充分,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沉淀水处理机构与装置外壳相连接,电解污水处理机构与装置外壳相连接,电解污水处理机构位于沉淀水处理机构的下方,紫外线杀菌机构与装置外壳相连接,紫外线杀菌机构位于电解污水处理机构的下方,水箱车定位件与装置外壳相连接,充氧机构与装置外壳相连接,水箱车与装置外壳相连接。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外壳 充氧 电解污水处理 紫外线杀菌 水箱车 处理机构 沉淀水 污水处理装置 定位件 多层 杀菌 污水处理领域 微生物颗粒 污水沉淀 装置结构 电解 污水处理 投放 污水 | ||
【主权项】:
1.一种新式的多层杀菌充氧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沉淀水处理机构(1)、电解污水处理机构(2)、紫外线杀菌机构(3)、水箱车定位件(4)、充氧机构(5)、水箱车(6)、装置外壳(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水处理机构(1)包括软管固定架(1‑1)、软管(1‑2)、连接环(1‑3)、连接杆(1‑4)、连接线(1‑5)、线轴一(1‑6)、线轴二(1‑7)、伺服机一(1‑8)、软管定位环(1‑9),软管固定架(1‑1)位于外壳主体(7‑1)的顶端,软管固定架(1‑1)与外壳主体(7‑1)通过焊接相连接,软管固定架(1‑1)与软管(1‑2)通过通孔相适应,连接环(1‑3)位于软管(1‑2)的一端,软管(1‑2)与连接环(1‑3)相连接,连接环(1‑3)与连接杆(1‑4)通过紧固螺栓相连接,连接杆(1‑4)与连接线(1‑5)的一端相连接,连接线(1‑5)与线轴一(1‑6)相连接,连接线(1‑5)与线轴二(1‑7)相连接,线轴二(1‑7)和线轴一(1‑6)均与L形通孔(7‑2)相适应,线轴二(1‑7)和线轴一(1‑6)均与外壳主体(7‑1)相连接,线轴二(1‑7)与线轴一(1‑6)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连接线(1‑5)的另一端与伺服机一(1‑8)相连接,伺服机一(1‑8)与L形通孔(7‑2)相连接,伺服机一(1‑8)与外壳主体(7‑1)相连接,软管定位环(1‑9)与外壳主体(7‑1)通过焊接相连接,软管(1‑2)与圆形通孔(1‑9‑1)通过通孔相适应;软管定位环(1‑9)上设置有圆形通孔(1‑9‑1);电解污水处理机构(2)包括转动水轮(2‑1)、斜齿轮组(2‑2)、斜齿轮(2‑3)、发电机(2‑4)、发电机固定架(2‑5)、内部密封盖(2‑6)、蓄电池一(2‑7)、齿轮链(2‑8)、电极板(2‑9)、固定板(2‑10),转动水轮(2‑1)与水轮通孔(7‑3)相适应,转动水轮(2‑1)与外壳主体(7‑1)相连接,转动水轮(2‑1)与斜齿轮组(2‑2)通过齿轮链(2‑8)相连接,斜齿轮组(2‑2)与外壳主体(7‑1)相连接斜齿轮组(2‑2)与斜齿轮(2‑3)相咬合,斜齿轮(2‑3)与发电机(2‑4)相连接,发电机(2‑4)与发电机固定架(2‑5)通过紧固螺钉相连接,发电机(2‑4)与蓄电池一(2‑7)通过电线相连接,发电机固定架(2‑5)与固定板(2‑10)通过紧固螺钉相连接,内部密封盖(2‑6)位于发电机固定架(2‑5)的下方,内部密封盖(2‑6)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固定板(2‑10)上,固定板(2‑10)与蓄电池一(2‑7)通过凹槽相适应,蓄电池一(2‑7)通过电线与电极板(2‑9)相连接,电极板(2‑9)与固定板(2‑10)相连接,固定板(2‑10)与外壳主体(7‑1)通过焊接相连接;紫外线杀菌机构(3)包括蓄电池固定架(3‑1)、蓄电池二(3‑2)、紫外线灯(3‑3)、灯固定架(3‑4)、发散光镜片(3‑5),蓄电池固定架(3‑1)与蓄电池二(3‑2)相连接,蓄电池二(3‑2)通过电线与紫外线灯(3‑3)相连接,蓄电池固定架(3‑1)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外壳主体(7‑1)上,灯固定架(3‑4)与外壳主体(7‑1)通过焊接相连接,灯固定架(3‑4)与紫外线灯(3‑3)相连接,紫外线灯(3‑3)与发散光镜片(3‑5)接触连接,发散光镜片(3‑5)与灯固定架(3‑4)相连接;水箱车定位件(4)包括手拉板(4‑1)、十字花连接件(4‑2)、定位盖(4‑3),十字花连接件(4‑2)与定位通孔(7‑10)相适应,十字花连接件(4‑2)与定位盖(4‑3)通过通孔相适应,定位盖(4‑3)与外壳主体(7‑1)通过紧固螺钉相连接,手拉板(4‑1)与十字花连接件(4‑2)通过螺纹相啮合;充氧机构(5)包括氧气泵(5‑1)、滑动连接件(5‑2)、滑动滚轮(5‑3)、竖管(5‑4)、曝气孔(5‑5)、横管(5‑6)、氧气泵升降板(5‑7)、伺服机二(5‑8),氧气泵(5‑1)与滑动连接件(5‑2)通过紧固螺钉相连接,滑动连接件(5‑2)的个数有两个,分别位于氧气泵(5‑1)的左右两端,滑动连接件(5‑2)与滑动滚轮(5‑3)相连接,滑动滚轮(5‑3)与外壳主体(7‑1)通过凹槽相适应,滑动滚轮(5‑3)的个数有两个,分别与两个滑动连接件(5‑2)相连接,竖管(5‑4)与氧气泵(5‑1)相连接,竖管(5‑4)的个数有两个,分别位于氧气泵(5‑1)的左右两端,横管(5‑6)与竖管(5‑4)相连接,横管(5‑6)位于竖管(5‑4)的底端,横管(5‑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竖管(5‑4)相连接,横管(5‑6)上设置有曝气孔(5‑5),曝气孔(5‑5)的个数有多个,均匀的分布在横管(5‑6)上,氧气泵升降板(5‑7)的个数有两个,分别位于氧气泵(5‑1)的前后两侧,氧气泵升降板(5‑7)与外壳主体(7‑1)通过焊接相连接,氧气泵(5‑1)与伺服机二(5‑8)相连接,伺服机二(5‑8)与氧气泵升降板(5‑7)相连接,氧气泵升降板(5‑7)与伺服机二(5‑8)通过凹槽相适应;水箱车(6)包括水箱车体(6‑1)、水箱车轮(6‑2)、动力装置(6‑3),水箱车轮(6‑2)与动力装置(6‑3)相连接,水箱车轮(6‑2)的个数有四个,均匀的分布在水箱车体(6‑1)的底部,水箱车体(6‑1)与水箱车轮(6‑2)相连接,水箱车体(6‑1)与动力装置(6‑3)相连接;装置外壳(7)包括外壳主体(7‑1)、L形通孔(7‑2)、水轮通孔(7‑3)、伺服机三(7‑4)、密封门(7‑5)、密封胶垫(7‑6)、L形定位件(7‑7)、入料口(7‑8)、料口盖(7‑9)、定位通孔(7‑10)、水箱车轨道凹槽(7‑11),外壳主体(7‑1)上设置有L形通孔(7‑2),外壳主体(7‑1)上设置有水轮通孔(7‑3),伺服机三(7‑4)与外壳主体(7‑1)通过凹槽相适应,伺服机三(7‑4)与密封门(7‑5)相连接,密封胶垫(7‑6)与外壳主体(7‑1)通过凹槽相适应,密封胶垫(7‑6)与外壳主体(7‑1)相连接,密封门(7‑5)与密封胶垫(7‑6)接触连接,L形定位件(7‑7)与外壳主体(7‑1)通过通孔活动接触连接,外壳主体(7‑1)上设置有入料口(7‑8),入料口(7‑8)与料口盖(7‑9)相连接,外壳主体(7‑1)上设置有定位通孔(7‑10),定位通孔(7‑10)与水箱车定位件(4)相适应,外壳主体(7‑1)上设置有水箱车轨道凹槽(7‑11),水箱车轨道凹槽(7‑11)与水箱车(6)相适应;沉淀水处理机构(1)与装置外壳(7)相连接,电解污水处理机构(2)与装置外壳(7)相连接,电解污水处理机构(2)位于沉淀水处理机构(1)的下方,紫外线杀菌机构(3)与装置外壳(7)相连接,紫外线杀菌机构(3)位于电解污水处理机构(2)的下方,水箱车定位件(4)与装置外壳(7)相连接,充氧机构(5)与装置外壳(7)相连接,水箱车(6)与装置外壳(7)相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艳平,未经张艳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042473.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