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杂原子掺杂碳材料/Ni-MOF复合电催化剂的制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44661.9 | 申请日: | 2018-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741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谢爱娟;陶凤;罗士平;杜佳雯;涂颖;余祥浪;熊志宸;许成飞;潘菲;陶宇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31/22 | 分类号: | B01J31/22;C25B1/04;C25B1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新型能源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杂原子掺杂碳材料/Ni‑MOF复合电催化剂的制备。本发明主要是利用N、S元素共掺杂的协同效应来改变相邻碳原子的电荷密度,导致基体材料中自旋密度重新分配,从而在所制备的复合催化剂材料中形成了丰富的活性位点,有利于催化反应进行,进而改善了MOF基材料的催化性能。以葡萄糖为碳源、硫脲作为硫源和氮源、氯化锌为结构导向剂,采用水热法初步合成碳材料并进行去锌处理,洗涤后在110℃烘干,再经管式炉高温碳化,得到硫、氮掺杂多孔碳(SNPC)材料。再采用水热法制备杂原子掺杂碳材料与Ni‑MOF的复合电催化剂(SNPC/Ni‑MOF),经过测试发现复合材料的电解水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电催化剂 碳材料 杂原子 制备 掺杂 葡萄糖 复合催化剂 结构导向剂 相邻碳原子 催化反应 催化性能 高温碳化 活性位点 基体材料 水热法制 协同效应 新型能源 重新分配 电荷 复合材料 氮掺杂 电解水 多孔碳 共掺杂 合成碳 基材料 氯化锌 水热法 烘干 氮源 硫源 硫脲 自旋 洗涤 测试 发现 | ||
【主权项】:
1.一种杂原子掺杂碳材料/Ni-MOF复合电催化剂的制备,其特征在于该催化剂是按以下步骤进行:/n(1)葡萄糖与硫脲按照3:1摩尔比称取,加入氯化锌4.5g置于烧杯中,加入16mL去离子水,玻璃棒搅拌至溶解,置于水热反应釜中在140℃水热反应10h,乙醇、水重复抽滤洗涤,110℃烘箱烘干后置于700℃管式炉中惰性氛围下高温碳化2h得到硫、氮杂原子掺杂多孔碳材料,标记为SNPC;/n(2)C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044661.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