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自由度高速并联机器人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84423.0 | 申请日: | 2018-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488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罗安扬;安守和;谢渊;陆晓钰;汪满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9/00 | 分类号: | B25J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张祥;马鲁晋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自由度高速并联机器人机构,包括固定架、支撑平台、动平台、布置在所述固定架与动平台之间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支链;所述三条支链均包括近架杆、远架杆、转动叉,所述三条支链的转动叉都与支撑平台转动连接或固接,所述近架杆的一端与转动叉连接,另一端与远架杆连接,所述远架杆与动平台连接,所述支撑平台与固定架转动连接。本发明结构巧妙,构结构简单紧凑,运动方式明确,可实现两维平动一维转动,且具有很大的工作空间,且第三支链远架杆之间采用了支撑杆,有利于提高机构的刚度和动态响应特性,有利于实现高速和高加速度。 | ||
搜索关键词: | 远架杆 支撑平台 动平台 固定架 转动叉 机器人机构 高速并联 三自由度 转动连接 近架杆 动态响应特性 工作空间 一维转动 运动方式 支撑杆 固接 平动 紧凑 | ||
【主权项】:
1.一种三自由度高速并联机器人机构,包括固定架(1)、支撑平台(2)、动平台(3)、布置在所述固定架(1)与动平台(3)之间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支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2)与固定架(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链和第二支链布局在第三支链两侧;所述第一支链包括第一转动叉(11)、第一驱动装置(12)、第一近架杆(13)、第一上连接轴(14)、平行且等长的两个第一远架杆(15)、至少一个第一支撑杆(16)、第一下连接轴(17)、第一转轴(18);所述第一转动叉(11)与支撑平台(2)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近架杆(13)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叉(11)内,且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2)的驱动端固接,所述第一近架杆(13)的另一端固接有第一上连接轴(14),所述平行且等长的两个第一远架杆(15)的一端分别与第一上连接轴(14)的上下端球接,另一端分别与固接在第一转轴(18)上的第一下连接轴(17)的上下端球接,所述平行且等长的两个第一远架杆(15)之间固接有至少一个第一支撑杆(16),所述第一转轴(18)与动平台(3)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链包括第二转动叉(21)、第二驱动装置(22)、第二近架杆(23)、第二上连接轴(24)、平行且等长的两个第二远架杆(25)、至少一个第二支撑杆(26)、第二下连接轴(27)、第二转轴(28);所述第二转动叉(21)与支撑平台(2)的另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近架杆(23)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转动叉(21)内,且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2)的驱动端固接,所述第二近架杆(23)的另一端固接有第二上连接轴(24),所述平行且等长的两个第二远架杆(25)的一端分别与第二上连接轴(24)的上下端球接,另一端分别与固接在第二转轴(28)上的第二下连接轴(27)的上下端球接,所述平行且等长的两个第二远架杆(25)之间固接有至少一个第二支撑杆(26),所述第二转轴(28)与动平台(3)的另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支链包括第三转动叉(31)、第三驱动装置(32)、第三近架杆(33)、第三辅助近架杆(34)、连接架(35)、第三上连接轴(36)、两个平行且等长的第三远架杆(37)、第三辅助远架杆(38)、第三支撑杆(39)和第三下连接轴(310);所述第三转动叉(31)与支撑平台(2)的中部位置固接,所述第三驱动装置(32)与第三转动叉(31)固接,所述第三近架杆(33)的一端与第三转动叉(31)转动连接,且与第三驱动装置(32)的驱动端固接,第三近架杆(33)的另一端与连接架(35)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辅助近架杆(34)一端与第三转动叉(31)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辅助近架杆(34)的另一端与连接架(35)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近架杆(33)和第三辅助近架杆(34)平行且等长,所述第三近架杆(33)、第三辅助近架杆(34)、连接架(35)和第三转动叉(31)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所述第三上连接轴(36)与第三近架杆(33)固接或转动连接,所述第三上连接轴(36)的所在轴线与连接所述第三近架杆(33)和连接架(35)的转动轴线同轴,所述两个平行且等长的第三远架杆(37)的一端分别与第三上连接轴(36)的两侧转动连接,所述两个平行且等长的第三远架杆(37)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下连接轴(310)转动连接,所述第三下连接轴(310)与动平台(3)固接或转动连接,所述两个平行且等长的第三远架杆(37)之间固接有至少一个第三支撑杆(39);所述第三辅助远架杆(38)的一端与连接架(35)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动平台(3)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辅助远架杆(38)和第三远架杆(37)平行且等长,所述第三辅助远架杆(38)、第三远架杆(37)、连接架(35)和动平台(3)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084423.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