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路锥自动摆放和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85383.1 | 申请日: | 2018-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991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发明(设计)人: | 沈辉;张强;黄佳琦;景陶敬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F9/70 | 分类号: | E01F9/70 |
代理公司: | 32222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许必元<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225009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路锥自动摆放和回收装置,包括路锥传送机构、抓取机构、摆放回收机构;路锥传送机构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传送带和若干滚动轴,底座四周放置有底座挡板,底座两外侧分别设有第一限位滑轨、第二限位滑轨,第一限位滑轨、第二限位滑轨上分别放置有与第一限位滑轨配套的第一滑块、与第二限位滑轨配套的第二滑块,第一滑块、第二滑块上分别固定有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顶部支撑固定有四连孔套圈。底座两外侧分别设有第一同步齿形带、第二同步齿形带。通过本发明可实现路锥自动摆放与回收,操作简单,降低了路锥摆放与回收的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 | ||
搜索关键词: | 限位滑轨 路锥 电动推杆 底座 摆放 同步齿形带 传送机构 第二滑块 第一滑块 回收装置 配套的 底座挡板 底座四周 顶部支撑 回收机构 人工成本 时间成本 抓取机构 传送带 回收 滚动轴 连孔 套圈 | ||
【主权项】:
1.一种路锥自动摆放和回收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路锥传送机构、抓取机构、摆放回收机构;所述路锥传送机构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有传送带(12)和若干滚动轴(13),若干滚动轴(13)设置于传送带(12)的两侧,且传送带(12)的转动方向与滚动轴(13)的转动方向垂直,底座(1)四周放置有底座挡板(11),底座(1)两外侧分别设有第一限位滑轨、第二限位滑轨(14-2),第一限位滑轨、第二限位滑轨(14-2)上分别放置有与第一限位滑轨配套的第一滑块、与第二限位滑轨(14-2)配套的第二滑块(15-2),第一滑块、第二滑块(15-2)分别沿底座(1)两外侧的第一限位滑轨、第二限位滑轨(14-2)滑动;第一滑块、第二滑块(15-2)上分别固定有第一电动推杆(21-1)、第二电动推杆(21-2),第一电动推杆(21-1)、第二电动推杆(21-2)分别与第一滑块、第二滑块(15-2)固定,第一电动推杆(21-1)、第二电动推杆(21-2)顶部支撑固定有四连孔套圈(2);/n所述底座(1)两外侧分别设有第一同步齿形带(3-1)、第二同步齿形带(3-2),且第一同步齿形带(3-1)、第二同步齿形带(3-2)位于第一限位滑轨、第二限位滑轨(14-2)的下部;所述第一同步齿形带(3-1)包括第一齿带(32-1)、2个第一齿轮(31-1),第一齿带(32-1)绕于2个第一齿轮(31-1)上;所述第二同步齿形带(3-2)包括第二齿带(32-2)、2个第二齿轮(31-2),第二齿带(32-2)绕于2个第二齿轮(31-2)上;还设有第一电机(34-1)、第二电机(34-2),第一电机(34-1)经第一传动轴(35-1)分别与第一同步齿形带(3-1)上一端第一齿轮(31-1)、第二同步齿形带(3-2)上一端第二齿轮(31-2)传动连接,第二电机(34-2)分别与第一同步齿形带(3-1)上另一端第一齿轮(31-1)、第二同步齿形带(3-2)上另一端第二齿轮(31-2)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齿带(32-1)上设有第一卡槽(33-1),第二齿带(32-2)上设有第二卡槽(33-2);/n第一电机(34-1)动力输出轴的转动通过第一传动轴(35-1)带动第一同步齿形带(3-1)上一端第一齿轮(31-1)转动,第二电机(34-2)动力输出轴的转动通过第二传动轴(35-2)带动第一同步齿形带(3-1)上另一端第一齿轮(31-1)转动,从而2个第一齿轮(31-1)的转动带动第一齿带(32-1)平行移动;第一电机(34-1)动力输出轴的转动通过第一传动轴(35-1)带动第二同步齿形带(3-2)上一端第二齿轮(31-2)转动,第二电机(34-2)动力输出轴的转动通过第二传动轴(35-2)带动第二同步齿形带(3-2)上另一端第二齿轮(31-2)转动,从而2个第二齿轮(31-2)的转动带动第二齿带(32-2)平行移动;/n所述第一电动推杆(21-1)穿过第一滑块并固定于第一卡槽(33-1)上,第一齿带(32-1)平行移动带动第一电动推杆(21-1)沿底座(1)外侧的第一限位滑轨滑动;所述第二电动推杆(21-2)穿过第二滑块(15-2)并固定于第二卡槽(33-2)上,第二齿带(32-2)平行移动带动第二电动推杆(21-2)沿底座(1)外侧的第二限位滑轨(14-2)滑动;/n所述第一电动推杆(21-1)、第二电动推杆(21-2)的移动带动第一电动推杆(21-1)、第二电动推杆(21-2)顶部的四连孔套圈(2)移动;/n所述抓取机构包括电液推杆(4),底座挡板(11)上设有出料口,且出料口位于传送带(12)的出口端,电液推杆(4)固定于底座(1)上,电液推杆(4)位于传送带(12)的出口端,且置于出料口外侧;所述电液推杆(4)顶端设有第一伺服电机(42),第一伺服电机(42)上连接有圆台抓取头(43),圆台抓取头(43)连接固定于第一伺服电机(42)的动力输出轴上,第一伺服电机(42)动力输出轴的转动带动圆台抓取头(43)位置的移动;所述圆台抓取头(43)后面设有推动油缸(44),推动油缸(44)上的推杆端部设有贴片(46),推动油缸(44)推杆向圆台抓取头(43)方向顶出,贴片(46)向圆台抓取头(43)内移动,圆台抓取头(43)通过推动油缸(44)进行夹紧;所述电液推杆(4)中部设有半圆形卡环(41),半圆形卡环(41)内侧设有第二伺服电机a(47-1)、第二伺服电机b(47-2),第二伺服电机a(47-1)、第二伺服电机b(47-2)对称固定于电液推杆(4)的两侧,第二伺服电机a(47-1)、第二伺服电机b(47-2)的动力输出轴上均设有方形棒,第二伺服电机a(47-1)、第二伺服电机b(47-2)两侧的半圆形卡环(41)上设有与方形棒相匹配的方形槽,第二伺服电机a(47-1)、第二伺服电机b(47-2)的动力输出轴上的方形棒分别插于两侧的半圆形卡环(41)的方形槽,第二伺服电机a(47-1)、第二伺服电机b(47-2)动力输出轴的转动带动半圆形卡环(41)转动,使半圆形卡环(41)与电液推杆(4)平行或相交;第二伺服电机a(47-1)、第二伺服电机b(47-2)的动力输出轴上均套有压紧弹簧(49),半圆形卡环(41)下方设有电磁继电器(45),半圆形卡环(41)内还设有第一磁铁(48-1)、第二磁铁(48-2),第一磁铁(48-1)、第二磁铁(48-2)置于第二伺服电机a(47-1)、第二伺服电机b(47-2)的两侧,电磁继电器(45)与第一磁铁(48-1)、第二磁铁(48-2)电性接通;电磁继电器(45)通电,第一磁铁(48-1)、第二磁铁(48-2)得电相吸,第二伺服电机a(47-1)、第二伺服电机b(47-2)两侧的半圆形卡环(41)沿第二伺服电机a(47-1)、第二伺服电机b(47-2)的动力输出轴滑动,半圆形卡环(41)压紧压紧弹簧(49),半圆形卡环(41)的半径缩小;电磁继电器(45)断电,第一磁铁(48-1)、第二磁铁(48-2)失电,半圆形卡环(41)与压紧弹簧(49)分离,圆形卡环(41)的半径恢复正常大小;当半圆形卡环(41)的半径缩小时,半圆形卡环(41)可包围路锥(6)的路锥卡槽(61);/n所述摆放回收机构设置于电液推杆(4)两侧,摆放机构包括舵机(5),舵机(5)固定于底座(1)上,舵机(5)上设有舵机转轴(54),舵机转轴(54)的底部与舵机(5)铰链连接,舵机转轴(54)可绕舵机(5)90度范围内转动;舵机转轴(54)上设有圆盘挡板(51),舵机(5)两侧设有挡板(53),在两挡板(53)远离电液推杆(4)的一端安装有平行挡杆(52);所述两侧挡板(53)之间的宽度大于圆盘挡板(51)的外径,舵机转轴(54)绕舵机(5)转动,舵机转轴(54)可与地面垂直或平行,当舵机转轴(54)与舵机(5)平行时,舵机转轴(54)连同舵机转轴(54)上的圆盘挡板(51)置于舵机(5)两侧的挡板(53)之间。/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085383.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隧道反光环安装车
- 下一篇:防撞防碾压车位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