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的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00894.6 | 申请日: | 2018-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328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大室圭佑;田端淳;今村达也;奥田弘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W10/06 | 分类号: | B60W10/06;B60W10/10;B60W30/182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苏萌萌;权太白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内燃机制动行驶中的伴随着行驶模式的切换而产生的冲击进行抑制的车辆的控制装置。当在发动机制动行驶过程中于U/D发动机制动模式(第一行驶模式)与O/D发动机制动模式(第二行驶模式)之间切换行驶模式时,以在该行驶模式的切换过渡中发动机转速Ne被维持为恒定的方式,执行该行驶模式的切换,因此,在该行驶模式的切换时发动机转速(Ne)的变化被抑制,从而能够抑制发动机制动转矩的变动。由此,能够对发动机制动行驶过程中的伴随着行驶模式的切换(即发动机制动模式的切换)而产生的冲击进行抑制。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控制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车辆(10、100、200、300、400)的控制装置(90),所述车辆具备:第一差动机构(38),其具有第一旋转要素(C1)、第二旋转要素(R1)、和第三旋转要素(S1),并以能够传递动力的方式而连结有内燃机(12);第二差动机构(40),其具有第四旋转要素(S2)、第五旋转要素(C2)、和第六旋转要素(R2),并通过控制第一旋转机(MG1)的运转状态从而对差动状态进行控制;第二旋转机,其以能够传递动力的方式而与输出旋转部件连结,且所述输出旋转部件与驱动轮连结,所述车辆的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要素以能够传递动力的方式而与所述内燃机连结,所述第三旋转要素与所述第六旋转要素连结,所述第四旋转要素以能够传递动力的方式而与所述第一旋转机连结,所述第五旋转要素与所述输出旋转部件连结,所述车辆还具备:第一卡合装置(CL1),其对所述第一旋转要素、所述第二旋转要素、以及所述第三旋转要素中的任意两个旋转要素进行连结;第二卡合装置(CLc),其对所述第二旋转要素、与所述第四旋转要素以及所述第五旋转要素中的任意一个旋转要素进行连结,所述车辆选择性地使第一行驶模式和第二行驶模式成立,其中,所述第一行驶模式为,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卡合装置的卡合而赋予由所述内燃机产生的制动转矩从而进行行驶的模式,所述第二行驶模式为,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卡合装置的卡合而赋予由所述内燃机产生的制动转矩从而进行行驶的模式,所述车辆的控制装置包括行驶模式控制部,当在赋予了由所述内燃机产生的制动转矩的行驶过程中于所述第一行驶模式与所述第二行驶模式之间对行驶模式进行切换时,所述行驶模式控制部以在所述行驶模式的切换过渡中所述内燃机的转速被维持为恒定的方式而执行所述行驶模式的切换。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100894.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